第六百五十三章 狐狸开会(第1/2页)
作品:《古代农家日常讲的什么》见杜锦宁一眼能看到根子上的问题,赵晤对她越发的欣赏,也对她的想法越发感觉兴趣起来。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他问道。
杜锦宁满脑子都是主意,但她不能就这么说啊。
一来她年纪小见识浅薄,要是说出太多高瞻远瞩的话,还不得让赵晤把她当妖孽看待?
二来嘛,这触及的可是世家大族们的利益。多少改革者,都是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触及别人的利益而死在阴谋诡计之下的。她虽在参加科举时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但也不能什么事都还没做,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啊。
能活着,干嘛傻乎乎地去死呢?
“我先回去想想。”她道。
“也好。”赵晤点点头,“这个积弊已久,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你年纪轻,脑子活,没准就能想到什么好主意。你先想着,不着急,慢慢来。”
“是,陛下,微臣回去定然好好想,使劲儿想。”杜锦宁道。
赵晤被她这句话给逗笑了。
这小子,说话还挺有趣儿。
他又举了举桌上的折子:“你这折子里的法子,我看了,都挺好。不过实施起来,怕是有些困难。”说着,他叹了一口气。
土地兼并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方法就是再好,作用也不大。
杜锦宁倒是有个想法,但还不是说的时候。她便低着头没有作声。
“行了,你先下去吧。”赵晤道,想了想,他又朝旁边的吴公公招了招手。
待吴公公走到近前,他道:“你带杜大人出去走一圈,跟西门的御卫说,如果杜大人要见我,让他们定要通禀,不得直接堵回去。”
杜锦宁不过是从六品官,没有上朝的资格。她想要见赵晤,需得通过御卫通禀。
但如果每一个官员都来请求御卫通禀,说要面见皇帝,赵晤一天到晚不用做事,就只等着见人就完了。所以这种事是不被允许的。
因此,要是没有皇上的吩咐,御卫从来不会替官员们到皇帝面前来传话。
“谢皇上。”杜锦宁施了一礼,跟着吴公公退了下去。
翰林院的那些人并不知道杜锦宁得了皇上特许,想见皇上的时候就能见到。但这并不防碍他们对杜锦宁的羡慕与妒忌。
当杜锦宁告辞了吴公公,回到翰林院时,魏通、陶文居和姚荣观就围了上来,对杜锦宁道:“恭喜杜大人得皇上青睐。”
又明里暗里地打听皇上召见杜锦宁是为了什么。
杜锦宁直言道:“殿试时我写了一篇关于农事方面的文章,皇上很感兴趣,钦点时就叫我写折子将这方面的事情详细说说。刚才召我过去,就是跟我谈这个事。”
“想不到杜大人年纪轻轻,在农事方面还有研究,佩服佩服。果真是年轻有为啊。”魏通道。
陶文居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问道:“杜大人在农业方面提了什么好建议?”
杜锦宁在钦点的殿前说的那些话,都不是秘密,他们都是知道的。陶文居好奇的是杜锦宁后来递的折子里又说了什么。
“哦,也没什么,就是觉得咱们苏杭的绸缎天下闻名。如果咱们这一带多种些桑树养蚕,再把绸缎卖到新罗与大食去,在对外贸易方面必会给大宋带来丰厚的利润。”杜锦宁道。
她倒也不是瞎扯,她那张折子里,倒也说过相似的话,不过这仅是对于未来的一种畅想。
一听这话,陶文居就暗地里撇了撇嘴。
傻冒。江南是大宋的粮仓,整个国家有一半的粮食都出自这里。如果用这里的田地去种桑养蚕,绸缎倒是多了,可国家的储备粮就少了。到时候一旦遇上灾年或是兵祸,大宋就得完蛋。
这位杜状元哪里是什么有才之士?不过是脑子有坑、才疏学浅的家伙。也不知赵晤是不是脑子进了水,点这种人做状元。
莫不是看中了他的小白脸?
这么想着,两人就没兴趣再问下去了。
回到前院,陶文居去了邓易屋里,把他打探到的消息告诉了邓易,道:“我看大家没必要把精力放在此人身上。这人没什么才学,不过是凭着一张脸。”
邓易点了点头,道:“我心里有数了。”
邓易虽是寒门出身,但利益面前,立场是可以变的。早在三年前,邓易发誓要把老承旨挤掉,自己成为承旨,并在世家的支持下坐到了这个位置上时,他就已成了世家一派的人。
朝庭有一大半的官员都是世家子,他们享受着丰厚的政治资源,有坚强的后盾,爬得快,还不容易倒。有机会能成为这样的人,邓易自然不会傻得要拒绝。
世家出身的官员处处都在,算起来便是齐慕远、关嘉泽、梁先宽、方少华都是世家子,杜锦宁因为买进了许多田地和山地,也一跃而成了大地主,成为了官一代、富一代,几十年后,杜家也成了世家。认真说起来,她的立场跟这些世家是一致的。
只不过杜锦宁来自后世,她深知“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