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实战(上)(第1/2页)
作品:《明王首辅全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老杜这首《兵车行》把古代征夫出征时的凄惨情景刻画得可谓是入木三分。要知道在古代当兵可是一份高危的职业,特别是征战频繁的秦汉时期,当兵还是终身制的,即使侥幸没有死在战场上,退伍时要么已经白发斑斑,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确实干不动了,这才会被当成累赘赶出军队自生自灭。
总之,古人当兵就是一个字——惨,老百姓但凡应征入伍,家人无不肝肠寸断,抱头痛哭,泣血话别,权当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正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然而,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却与汉人截然不同,他们没有汉人出兵征时生离死别般的悲情,或许是因为信仰不同,也或许是生活方式不同,他们不像汉人那般的“多愁善感”。
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本来逐水草而居,过着候鸟式的漂泊生活,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故土难离”和“故人难舍”,亲情和乡土观念都相对淡薄,相反,他们更相信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再加上除了放牧啥都不会,连最基本的锅碗瓢盘都不会生产。
那怎么办?
抢啊!
抢谁?
南下抢汉人呗,抢一波就什么都有了。
所以对游牧民族来说,南下抢汉人是他们获得生活资源的重要途径,若是哪天部落首领放话要出兵打仗了,各家各户必然都兴高采烈的,有男人的出男人,没有男人的就连未成年男孩都争着往首领面前送。当男人出发时,女人决不会在旁边哭哭啼啼,最多就是提醒男人要争气,一定要多抢点东西回来,心狠的一点的甚至直接来一句,抢不到东西就别回来了,死在外头吧。
所以嘛,男人们要是出去一趟空手而回,不仅会被其他部落的男人耻笑,回到家里还得受女人的白眼,被骂废物啥的。
颇如卜孩儿,这次几乎把部落里所有成年男子都带出来了,就是为了干上一票大的,多抢些东西回去滋润滋润,所以尽管发觉西宁卫的表现有异常,他最后还是忍不住率人掉头回去实施抢掠。
这里暂且不说卜孩儿抢掠的情况,先说刘显和李光启等十人,得了谢二剑的指示后从东门悄然出城,然后折往城北,再绕往城西,一路沿着卜孩儿等留下的痕迹追踪下去。
说来倒是巧了,卜孩儿正好率人兜了个圈绕往城南,于是乎两边便完美的错过了,当刘显和李光启等人沿着马迹追踪出约五十里地时,便发现了窝泥兔等十名负责守留的鞑子,还有二十几头牲口。
眼下已经是下午时份了,由于是高原地区,正月底的青海还是相当寒冷的,窝泥兔等人把牲口圈在一处山坳附近,然后竟聚在一起烤火取暖,于是冒起的烟气远远就把他们的位置暴露了。
刘显和李光启等人下马后悄咪咪地摸近,躲在一堆乱石后面,取出望远镜一看,发现山坳下竟然只有十人,不由都狐疑起来。
“怪哉,怎么只有十人,是卜孩儿那帮人吗?”刘显低声道。
李光启指了指附近那些牲口道:“看那些牲畜的数量,应该没错了,嗯,那卜孩儿不在,十有八九是带着其他人离开了,只留十人看守牲口。”
刘显点了点头道:“在理,只是那家伙带大队跑哪去了?难道又掉头回西宁城了?”
李光启搓了搓手狞笑道:“管他呢,这里只有十个鞑子,嘿嘿,老子早就想练练手了,要不咱把他们做了?到时抓个活口问一问,岂不就知道卜孩儿的去向了?说不定还能问出亦卜剌的驻帐位置。”
此言一出,在场其他人都跃跃欲试起来,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刘显。刘显有勇有谋,平时点子就多,再加上为人仗义疏才,经常请客吃饭,所以大家都习惯听他的。
刘显却是皱了皱眉,谢二剑交给他的任务是暗地里跟踪卜孩儿,找出亦卜剌部的驻帐地点,如今卜孩儿不在,他自然担心会打草惊蛇,最终导致任务失败。
“阿显,干吧,机会难得!”
“对,痛快点,待会那卜孩儿带人回来就没机会了。”众人见到刘显迟疑,都纷纷催促起来。
刘显虽然稳重,但到底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见到同伴们都干劲十足,顿时热血上涌,沉声道:“那就干他丫的,不过待会你们都得听我命令,绝不能放跑一个,否则必误大事。”
“显哥,俺听你的!”
“俺也听你的!”
众人纷纷点头答应,一个个激动得面红耳赤,像喝醉了酒一般,要是谢二剑此刻看到,估计又得鄙夷这帮小菜鸟了,就山坳下十个毫无防备的鞑子,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放倒,犯得着激动成这般?
这时,只听刘显有板有眼地分派任务了,十人分成了三组,一组由李光启带队,绕到山坳的对面切断鞑子逃跑的去路,一组由沈纪带队截断来路,而刘显自己则带三人从山脊居高临下地发动攻击。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光启便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