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七 司马九达(第1/2页)

作品:《三国之召唤猛将有声小说

对于刘辩来说,司马昭出世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借助他找到鹰视狼顾的司马仲达。

至于司马昭本身,对于刘辩来说无足轻重。不要说在这个各朝豪杰乱入的年代,就是在原先的三国之中司马昭也只是个二流实力的货色,虽然最后捡漏奠定了三分归晋的格局,也只是换来一个“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评价”,又有几个人拿他当英雄?

不要说曹操、诸葛亮这些大牛在世的时候,就是随便曹丕、曹睿父子,乃至曹仁、曹真等曹魏宗族在世,只怕也轮不到司马家粉墨登场。只能说司马家运气太好,皇帝轮流坐,一不小心转到了司马家里去了。

“三保,去一趟翰林院宣新科进士司马昭到含元殿来见朕。”刘辩把本期的进士名单丢到一旁,对郑和吩咐一声。

除了召唤出来的司马昭之外,其他的人名根本无法提起刘辩的兴趣,并没有网罗到让刘辩心动的大鱼。当然,这也在刘辩的意料之中,去年能够网罗到建安七子里面的王璨与徐干已经殊为难得,天下哪有这么多人才让自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

“奴婢遵旨!”

郑和答应一声,飞快的出了御书房安排小太监去翰林院的考生之中召唤这个叫做司马昭的人来乾阳宫面圣。

翰林院的院试刚刚结束,榜单还没贴出来已经提前送进了乾阳宫,请天子过目,免得像上届那样出了差错。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届的考官都变聪明了。

随着刘辩地盘的扩大,疆域囊括了华夏半壁江山,治下百姓将近两千万。经过各州郡选拔以及直接来金陵会试的考生比往年多了将近一半,达到了五百余人。

考试结束之后,熙熙攘攘的学子们便在翰林院的门前翘首期盼,或者忐忑不安,或者踌躇满志,或者淡定从容。或者吊儿郎当听天由命,总之表情各异。

等天子御批下来之后,当朝司空孔融下令贴榜公示。

随着翰林院官差把一张金榜贴在公示墙上,五百多考生“哗啦”一声瞬间围了上来,盯着墙壁上的金榜吵吵嚷嚷,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全在这一刻了。

“刘骥,哈哈……有我,有我!真是苍天有眼啊,终于可以光耀门楣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儒生欣喜若狂。

“蔡题……是我。这个肯定是我!”一个身穿蓝袍,脸颊瘦削的儒生同样欣喜若狂。

旁边却又跳出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才俊横插一竿子:“在下也叫蔡题,这到底是我还是阁下?”

“考官大人,请问这个蔡题是哪个,籍贯何处?”两个蔡题一起向金榜旁边的官差询问。

官差看了看手里的卷宗,面无表情的道:“考号一零三,籍贯青州琅琊。”

“哈哈……是我,是我。我是青州琅琊阳都蔡题,与卧龙先生同乡。”二十岁的青年才俊欣喜若狂。

蓝袍儒生则急的口干舌燥:“唉……我不甘心呢!怎么可能不是我?考官大人。请再查查这个蔡题的籍贯是不是弄错了,是不是来自会稽山阴?”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弄错?”官差冷冷的瞥了蓝袍儒生一眼,懒得多搭理。

“不公平,不公平!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我要去告御状,我要去金陵府包大人那里去告状!”蓝袍儒生有些气急败坏。跺着脚嚷嚷。

官差冷哼一声:“随便,主考官是当朝三公之一的孔融大人,副考官是学部尚书顾雍大人,监考官有学部侍郎陈琳、吴道玄,以及御使大夫魏徵大人。你觉得有冤情就去包大人那里伸冤吧,看看包大人敢不敢审这宗案子!”

“大丈夫赢得起也输得起,一边去,别挡着其他人看榜。”

一个年约十七八岁,身高七尺五寸,相貌干练,双目炯炯,脖子很长的青年一把抓住捶胸顿足的蓝袍儒生,推出了人群外面。

“司马昭?”

当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这个来自河内温县的青年就露出了志得意满的表情,浅笑一声,“我就知道我司马高达一定会金榜题名的,生逢乱世,我司马家族一定会出人头地!”

得得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几个太监怀抱拂尘在翰林院门前翻身下马,尖着嗓子喊了一声:“陛下有旨,着新科进士司马昭入宫觐见!”

“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百考生一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纷纷对司马昭投去羡慕的目光,院试名单刚刚出来,这个司马昭就得到皇帝钦点,看来新科状元跑不掉了。

司马昭在欣喜的同时却又十分冷静:“嘶……天子为何突然召见我?虽然我自认学识尚可,但也不至于在殿试举行之前惊动了皇帝吧?”

但转念一想,自己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庶民,虽然祖上历代为官,但与天子近日无仇往日无怨,九五之尊的皇帝应该不会特意找自己麻烦,自己这种小人物还不配!这样的话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要发达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司马昭叨念一声站出来跪地接旨,“庶民司马昭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