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圣公之德(第1/2页)

作品:《明末的反贼有哪些

天下衣冠仰圣门,

旧邦风俗本来敦。

一方烟火无庵观,

三氏玄歌有子孙。

城郭已荒遗址在,

书文半灭古碑存。

凭谁更续东游记,

归向中朝次第论。

曲阜县城是明朝正德年间为了保护孔府重新修建的,以夯土筑基,通体用青条石和青砖垒砌而成,宽丈许,城高两丈有余,周长近十里,城外还有一条宽约丈许的护城河。

县城设有五道城门,东门曰秉礼、东南门曰崇信、南门曰仰圣、西门曰宗鲁、北门曰延恩。各门都筑有深阔的瓮城,城门上建有歇山重檐式的城门楼。

正南门就是衍圣公府以及孔庙的所在,正依坐南朝北之说,端的恢宏大气,好一个文气昌盛之所。

八旗军大举入境,令曲阜世职知县孔贞堪大惊失色,说实话他根本没有想过大清军会杀入兖州,直逼曲阜、滋阳而来。

当然,出了这么大的事,那肯定要向曲阜城最有权势的衍圣公禀报了,要不然这知县他也别想干下去了。

“快,快给本老爷备轿,本官要拜访圣公。

那些衙役不敢怠慢,连忙扶县尊老爷上了轿,径奔孔府。

孔贞堪忧心八旗军入境之事,心中烦忧,不时地扯着轿帘,朝外观望,眼看到了孔府所在的阙里街。

“压轿,压轿!”

这里距离孔府已经不足一里了,孔贞堪哪里还敢坐轿子,下了轿子一路小跑着来到孔府门前,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这圣人府邸。

孔贞堪可不敢托大,小心翼翼地踏上台阶,对守门的门子施礼道:“下官曲阜知县孔贞堪有十万火急的要事求见圣公,还请小哥帮忙通传一下。”

说罢手往袖袋里一伸,变戏法似的掏出了两张银票,递了过去,讪笑着又说道:“一点茶水钱,还请小哥通融。”

孔贞堪虽然怕死,这清军入境的消息未得到孔胤植允许,他可是不敢乱说的。

那门子接过银票,也不多看,随手往袖袋里一送,有些为难地说道:“县尊老爷,非是小人不通传,圣公这会正在见客,要不您在耳房先喝口茶,小的先和管家说声。”

孔贞堪心下焦燥,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随那门子进了耳房。

好在那门子还算有些良心,收了钱倒也办事,当下就入了府,去寻管家孔方汇报此事。

门子说的不错,当代的衍圣公孔胤植确实在见客,而且是贵客,能给孔府增加百万两白银的大客户。

“圣公,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这粮食只要到了太谷,这价格就翻了三翻,人家说了有多少,他们吃多少,若是您还不放心,人家愿意出五成定金。”

“什么,叔公你可说的是真的?那范家联系我们,只说运到山西,一石粮食四两半银子。”

五经博士孔胤钰惊呼起来,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好了,不要吵了,一惊一乍地成何体统,让孔先生说完。”

坐在主位上的孔胤植有些郁闷地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孔闻俊。

按族谱,这孔闻俊也是他的叔公,可是毕竟年纪才二十左右,加上孔胤植身为堂堂的衍圣公,怎么可能放下架子去尊称一个旁支。

孔闻俊的父亲孔宏开按族谱来说正是孔子的第六十一代传人,却是比孔胤植大了两辈,乃是当代衍圣公的爷爷辈了。

“圣公,那是范家诓您呢,您不知道在辽东粮食都抄到八两一石了,我开价六两,减去运费和消耗,也只能赚两三钱一石,咱们本是一家人,我骗谁也不敢骗您呀。”

“嗯!孔先生,这买卖是挣钱,我孔家别的没有,这粮食管够,你就是要几十万石,也是有的,只是将粮食卖给东虏,本公恐怕不合适吧。”

孔胤植一边说话,一边轻敲案几,眼神不时地瞄向孔闻俊,心中暗叹,这孔宏开搬到山西太谷仅仅二三十年,就创下了偌大的家业,看这孔闻俊的口气,他们太谷孔家怕是比山西八大家也差不了多少了。

“圣公放心,大清皇帝并非您所想象的那样是野蛮的蛮夷,自崇德元年,大清皇帝就在盛京建了孔庙,并亲自率领百官祭拜,我太谷孔家能得以发展,亦是大清皇帝见我家乃是圣人之后,故赏赐日甚!”

孔闻俊见孔胤植对卖粮食给大清心存芥蒂,却是笑着向孔胤植明言大清国和大明一样是重视文教,尊重儒家,乃是个礼仪之邦。

“圣公,大清国皇帝皇太极对至圣先师,那可是仰慕不已啊,尝对朝中大臣有言,圣经有曰,欲齐其家,先修其身;身修家齐而后国治。尔等若谨好恶之施,审接物之道,御下以义,交友以信,如此则身修矣。孝其亲,弟其长,教训及其子孙亲戚,如此则家齐矣。身修、家齐而国不治者,有是理乎?”

四氏学教授王世禄连声赞道:“妙哉,妙哉,圣公,这大清皇帝通晓我圣人经典,足见我文教昌盛啊,这蛮夷之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