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辽东风云(二十六)(第1/2页)

作品:《明末当贼

宁远作为吴三桂囤粮安民之所,藩库的物资自然是堆积如山,鲁良直又要负责安民,又要负责点验钱粮哪里忙的过来,故此李定国又从宁远知府衙门抽掉了十几个书办协助鲁良直办理此事。

统计物资的工作整整花了三天,据鲁良直最终核验,宁远府库一共有白银二百四十一万三千七百两,粮食三万三千石、盔甲七千余套、战马六千匹、各种火铳八千余支、其余刀矛弓枪以及骡马牲畜不计其数。

李定国于政务方面不感兴趣,遂表奏鲁良直为辽东巡抚,自己则从王屏藩和石凤台之计,令全军换装,尽打关宁军旗号并广派斥候巡查官道,封锁靖北军攻取宁远城的消息,只等吴三桂和阿济格入彀。

宁远城被攻破的同时,山海关的攻防战也到了最后关头,吴三桂猥集重兵一举克复角山,击溃靖北军新一镇,重新稳定了山海关防御体系后,即令高得节和郭云龙二人镇守北翼城,自己则带主力返回山海关主关,企图依靠地利和天时继续和靖北军对峙。

当然取胜之后的吴三桂也不吝啬,在角山获胜的次日,便发放了大量的肉食和米面,由于靖北军尚在关外,酒却是没有,为了鼓舞士气,吴三桂还承诺只要坚持到山东军退兵,他吴某人即在关城府库中拿出三十万两白银以犒赏三军。

财帛动人心,虽说这寒天腊月里没有酒暖身子,但是听到有银子拿后,关内的吴军士卒一个个是欢声雷动,角山收复,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又岂是这么容易攻破的,要是再来一场雪,那这银子岂不是白拿。

山海关内军心振奋,城外的靖北军军营内却分外安静,甚至安静中带了几分诡异,就连架设在寨墙处的火炮这两天都不再轰鸣了。

对于这样的异常,关宁军诸将皆认为山东军是因为角山失守对破城失去了信心,吴三桂思量来,思量去,也认为诸将说的有理,只不过他甚是谨慎,还是吩咐诸将小心守城,尤其注意监听地下的动静,防止山东军掘地道偷袭。

吴三桂的担忧没有错,在经过半个多月的挖掘后,靖北军的地道已经挖掘到距离山海关主城数十步远的距离。

矿工出身的铁战对于挖掘地道很有心得,为了确保炸城成功,铁战一共命人挖了三条地道,每条地道宽五尺、高四尺,上下皆用木板铺设,两边辅以木桩,以确保挖掘的泥土能够更高的运送出来。

挖掘出来的土方,自然不能随意堆积,不然很可能会被关上的守军看出端倪,为了迷惑关宁军,李兴之听从了铁战的建议,在后寨扎了数十座空营,地道入口就放在军帐内,挖掘出来的土方则趁夜运送至别的空置军帐,这十几日挖下来,预备的空营几乎填满了大半。

至于如何爆破,这很简单,还是采用当年炸开伪清七贝勒阿巴泰大营的办法,将颗粒火药用浸过桐油的牛皮纸层层包裹起来,然后装入从抚宁卫采购过来的薄皮棺材内,为了防水,棺材内壁还贴了一层牛皮纸。

数十步远的距离挖掘起来已经不需要多长时间了,困难的就是如何运送土方,这么长的距离,棺材和泥土转换起来甚是麻烦,铁战又担心被关内的守军发觉,遂命人在地道两边重新挖掘了两个丈许长的地道,一边存放棺材,另一边则用于储存泥土,

这样的操作,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将装填有火药的棺材迅速部署到位,甚至在挖掘最后一段地道的同时还可以将引爆炸药的火绳子准备好。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拂晓,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李兴之即下令除留守南翼城和北翼城营垒的第六镇尚可喜部和新一镇金声桓部,其余军马全部出动。

山海关关南,苍凉的牛角号声不断响起,一队队靖北军士兵伴随着震天的鼓炮声走出了营帐。

近两万靖北军和从青山关退回关内的满蒙汉绿旗,分成了十余个整齐的有序的方阵,那大阵之前更排列着无数的盾车、冲车、云梯等攻城器械。

大阵之中是一辆三丈高的元戎车,李兴之带着李邦杰和丞相府长史徐以显立在元戎车上。

元戎车后则树着两杆大旗,一书“皇明大都督府大都督李。”十个大字,另一书“靖北军”三个大字。

须臾

靖北军军阵之中突然冲出一队骑兵,朝着山海关关门纵马狂奔,为首一将新一镇副将秦英,只见他跃马提枪,只在距离城门一箭之地勒住了战马,身后的数名骑士却是打起了一面丈许长的白幡,那上面赫然用鲜血写着六个大字。

“不开城,就屠城!”

城楼上吴三桂、杨国栋、杨坤以及吴之茂、吴应麒等关宁将佐一个个气的脸色铁青,太猖狂了,这是完全不自己放在眼里呀!难不成这固若金汤的山海关关城在你李兴之面前是纸糊的。

“军主,末将愿统领本部家丁,出城把他们活撕了。”

张国柱牙关紧咬,关下的山东军太嚣张了,他自诩武勇,就是在松锦大战时面对东虏都没怂过,现在城下那个姓秦的武将居然带着几十个人就敢如此侮辱关宁军,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