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兵为将有(第1/2页)
作品:《明末当贼》登州,招远铜矿。
这里本来是孔府的产业,但是现在已经被靖北军封锁,凡孔家在此负责的族人以及他们的家小皆已经被控制起来了。
当初高高在上的作坊管理者和打手全部被遣送至大沽河和招远铜矿所在的夏甸交汇处开挖水库,李兴之美其名曰称之为劳动改造。
选择这里开挖水库,李兴之考虑的是就近原则,第二有大沽河冲击,这里的土质也比较松软,加上目前有刚刚开春,还属于枯水区,开挖起来也比较方便。
按李兴之的设想,这个水库连接大沽河,南临铜矿所在的罗山,方圆各有五里左右,深五丈。
这样的工程量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光凭铜矿上那些接受劳动改造的显然是不够的。
为此李兴之又按宋广坤的建议,从登州招募百姓开挖水库,左右现在是初春,该种的地,种子已经播下了,下海捕鱼也没有多少鱼获。
二十枚大钱一天,军帅府提供相应的伙食,靖北军的待遇并不高,但是主动报名的百姓依然很多,为的就是有口饭吃,而得到的工钱也能给自己的家小买上一点米粮。
在挖掘水库的同时,宋广坤和从莱州赶来的孙之洁也制定了相应的工匠管理条例。
这个条例明确了靖北军工匠不再是社会最底层的匠户,反之他们是靖北军政府的雇工,当然这个雇工收入和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果是挂钩的,其实就是谁造的武器质量好,数量多,谁拿的钱就多。
按规定,靖北军所有的工匠,在每日辰时准时进入作坊,申时过后离开作坊。
在岗期间伙食有制造局承担,工匠的薪俸暂定为每月一两半银子,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记录,每个月的月底,制造局会根据这个月产量的平均数来进行相应的奖惩。
凡超过平均数的,制造局会根据超出的数量发放奖励银子,当然所有出厂的武器都会刻上打造者的名字,制造局不光考察数量,质量上也会严格把关。
相比而言,数量不够,最多是口头批评,质量达不到要求则会被重罚,甚至砍头。
当然也有休息的时间,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这是李兴之制定的法定节假日,这个时间由工匠们自由分配,若是为了赶进度,工匠们可以选择调休或者双倍的当日工资。
此外,军器制造局每个月还会选出十名劳动标兵,这些人不光会在制造局通报表扬,军帅府还会拿出五十两银子作为奖金,奖励给他们,对于那些能够提出建设性提议,或者改良生产工艺的工匠,靖北军政府会给予重奖,甚至授封官职。
说实话,靖北军工匠的待遇并不高,远不及宋朝时期工匠的待遇,但是较之明朝的工匠要高了很多,何况李兴之又拿出了奖励措施。
从曲阜掳掠过来的工匠自然是万分乐意,这样的待遇他们从来没想过,就每月一两半的银子再加上家里的婆娘种点菜,养点鸡就够他们衣食无忧了,毕竟山东这里的粮价不过二两左右一石。
水库设在招远,那登州的作坊自然要迁往招远了,这些事情自有登州知府宋广坤处置,李兴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靖北军作为李兴之在这个乱世安身立命的本钱,这次洗劫了孔府,获得了五百多万两的现银,那肯定要犒赏三军了,加之李兴之也准备将靖北军三个镇扩编至满员,那就要让靖北军优厚的待遇传遍整个莱登。
在处理完开挖水库,迁移制造局事宜后,李兴之即命宋广坤支取了三十万两纹银,亲自前往各镇驻地发放饷银,同时检查各镇的训练情况。
士兵十两、什长十五两、队官及副队官三十两、游击将军五十两、参将一百两,童叟无欺,便是绿旗兵和水师镇同样有银子拿,至于多出来的银子,则分发给训练最好的军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兴之重视军队建设,各镇的镇将、副将自然会投其所好,何况在高阳时李兴之就确认了靖北军的核心地位,在李家山时更能亲自以身作则,所以在解决了岳托后,各镇的训练并没有放下。
尤其是秦英所在的第一镇,四个步队的白杆兵的训练已经有模有样了,这些士卒不光能按造李家山的训练标准进行整训,而且对于白杆兵军阵的队型转换也颇为熟练。
从骑营退下来的张邵谦主要负责的是鸳鸯兵的训练,鸳鸯兵军阵,对于张邵谦不是难事,他本来就对戚家军战法颇为了解,加之第一镇和第二镇都有原李家山老兵打底,训练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德王府和孔府获得的钱粮有力地支撑着靖北军万余官兵的训练。
李兴之这次犒赏三军一共花了将近一个月,为了笼络军心,李兴之并没有住在府衙,而是吃住都在军营中。
李大帅不光豪气,而且没有半点架子,进了军营,就完全按军营的管理条例执行,早上和将士们一同起床,排队洗漱,处理个人问题。
训练也不含糊,不光和将士们一起进行队列训练,而且还和将士们一起跑步,吃饭也不搞特殊化,士兵吃啥,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