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炮轰朱仙镇(第1/2页)

作品:《明末盗贼

“这么说,李自成是诈降了。”

元戎车上下,李兴之饶有兴致地看着面前躬身侍立的顾君恩,他没想到这个在历史上唯一一个和大顺军共进退的义军谋主会选择出卖李自成。

“丞相,李自成只宠信牛金星,昨日宋献策曾建议,尽起寨中精锐打朝廷一个反击,或可成反败为胜之局,可是牛金星嫉贤妒能,又摄于丞相天威,执意要求李自成撤离朱仙镇,学生也是见李自成非成事之人,故转投丞相耳!”

顾君恩不卑不亢,他本是落第秀才出身,对朝廷早有怨言,投奔李自成这个反贼,其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那些所谓的精英士大夫们差。

顺营中那句流传已久的谶语“十八子、主神器”可不是单指李自成这个大顺王能得天下。

眼前的中书省左丞相齐国公李兴之同样也是姓李,如今更是坐拥北直隶、山西、山东、辽南以及淮扬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朝廷大义,明令四方,说起来,李兴之的优势李自成那个自封的大顺王要强上数倍。

“好啊……本相得先生,破李自成必矣!未知寨内军情如何?”

虽然不知道顾君恩到底是真降还是假降,但是李兴之依然亲自将躬身侍立的顾君恩扶了起来,原因就是顾君恩实际上就是顺军战略的总设计师。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于襄阳建制后,面对武昌、南都以及中原官军三面围堵时,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束手无策,只有顾君恩提出了先取陕西,建立根据地的方案。

“某以为,金陵地居下游,虽为朝廷粮仓,然我军水师不足,若取之为家,却未免失之过缓。而直捣京师之策,则更是行险侥幸,辽东尚有数万官军,万一不胜,则退无所归,根基尽失,此策未免太为急躁冒进。致于武昌,则舍之不足为害,其历经兵燹,实为空城,而防者亦多为残兵败卒,如此,武昌本不是患。但是,关中乃元帅桑梓之邦,大好河山,天然险要,人丁兴旺,粮草富足,实为理想之根据之地,诚宜先取之建立基业,待基业稳定,我军继而旁掠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山西府定,再全力进取京师,如此,则进战退守,万无一失也。”

只不过,李自成虽然听从了顾君恩取陕西为家的策略,却没有好好经营,立足未稳,便行师东取京师,故一片石战败后,顺军是一溃千里,最后兵败将亡。

“丞相,营中尚有兵马十万,只是诸将摄于丞相虎威,皆是惶惶不可终日,牛金星献计,以诈降之计缓丞相之心,然后今夜火烧连营分路撤离。”

既然选择投降李兴之,顾君恩索性将牛金星的计划和盘托出,当然他也存了试探李兴之的意思,想要看看这个大明的左丞相,对降官的态度究竟如何?

“那依先生之计,我军当如何处置?先生家小可在李自成大营?我军是将计就计还是一鼓作气,拿下朱仙镇?”

劝降李自成,只不过是李兴之的阳谋,能不动刀兵,彻底解决顺军残部那是最好,若不能劝降,也能让其他顺军将领生出倒戈反水的心思,现在顾君恩言之凿凿地说李自成意图采用诈降之计,拖延官军的进兵时间,那最好的策略,就是趁顺军撤离之时,发动突然袭击。

顾君恩再奏道:“丞相放心,学生家小皆就在钟翔老家,安全不成问题,如今各路头领皆对李自成失去信心,学生愿返回顺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说诸将反正,如此必能生擒贼首李自成,中原贼氛焚清矣!”

“呃……顾先生有心了,只是今夜官军即要攻打朱仙镇,先生身处战阵当中,本相又于心何忍?”

李兴之玩味地看了顾君恩一眼,这话听了怎么这么耳熟呢?难不成顾君恩这狗东西是把老子当曹操忽悠呢,曹操是汉相,老子是明相,李自成会不会有什么阴谋,想着也来一次假投降,反败为胜?

“学生多谢丞相,只是学生若不回去,李自成定生怀疑,届时十余万大军分路撤离,万一被李自成逃脱了,中原百姓不得安矣!”

顾君恩哪里知道李兴之肚子里的弯弯绕,他是真心实意要投降官军的,之所以回去,其实就是为了安李自成之心,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只要生擒了李自成,还愁自己没有进身的机会吗?

“唉……先生执意要回,本相也不好阻拦,先生放心,此战若能擒获李自成,扫平中原,全歼流寇主力,本相即上表天子,加先生为礼部侍郎,河南巡抚。”

虽说不知道顾君恩到底是真降还是假降,该封官许愿的还要封官许愿,如今朝廷上官员短缺,若是顾君恩真降,授他个巡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丞相,牛金星狡诈,顾君恩多谋,未防有变,莫如让末将驱兵攻寨算了。”

顾君恩返回朱仙镇后,高杰就凑到了李兴之面前,他实在是有些害怕李自成,现在流寇主力被歼灭大半,正是一举解决这个心腹之患之时,否则一旦李自成走脱,岂不是给自己徒增烦恼。

“高将军,若是我军现在发动总攻,你以为要填多少人命,才能拿下朱仙镇?”

李兴之鞭梢直指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