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此计或有不当(第1/2页)

作品:《明末盗贼

“什么,本王当监国……那不是造反?本王、……本王恕难从命,恕难从命啊!”

朱由枢大惊失色,他虽是个酒囊饭袋,但也不傻。

唐王朱聿锷不过招募了几千人北上勤王,就被废成了庶人,自己要是当这劳什子监国,那还不得满门抄斩。

再者自己不过是李兴之的俘虏,就是当这个监国,也是李兴之的傀儡,从古到今,可没有几个傀儡有好下场,要是李兴之成了是,说不得哪一天就被赐了鸩酒或者三尺白绫了。

“大王这说的什么话?太祖皇帝有过祖训:如朝中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今薛阁老无故受冤,朝廷为奸人掌控,天下倾颓在即,正是大王奉太祖祖训行事之时,大王放心,我靖北军有雄兵十万,足必能助殿下平勘定乱。”

李兴之一脸正色,眼睛死死地盯着惶恐不安的朱由枢。

“蓬莱伯,就是监国也轮不到我德王藩啊,如今和天家最亲者莫过于开封的福王殿下,他乃当今天子的亲叔叔,由叔替侄秉政,乃是天经地义的事,要不您发一支大兵将福王殿下请来,据本王所知,他王府的财物可是我德王府的数倍啊!”

死道友不死贫道,李兴之此前就敢洗劫德王府和衍圣公府,现在看这样子断然是想对朝廷下手了,自己要真没脑子当了这个傀儡,朝廷赢了,自己一家老小断然是没有活路,李兴之要是控制了京师,自己这个傀儡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朱由枢在李兴之说出靖北军拥兵十万后,就是匆忙将福王朱常洵推了出来,在朱由枢看来,开封距离济南不过七百余里,靖北军若是奔袭的话也就几天的事,至于朱常洵怎么想,咱只要自己不死,哪管外面洪水滔天。

“大王不必推辞,本伯就认定你了,至于福王那边,待靖难成功再说,您放心,有本伯替您打理朝政,还有衍圣公替您草拟靖难檄文,天下人谁敢置啄;当然大王要是不答应的话,恐怕这蓬莱阁,您就不能再住下去了。”

李兴之戏谑地看着德王朱由枢,诚然福王的血脉和天家最亲,但用是一个握在手中的德王显然要比远在开封的福王要方便,况且自己并没有打算让德王当天子。

按李兴之的设想,攻破京师,皇帝还由崇祯来当,然后让朱由枢这个德王来监国摄政,如此自己对东林和那些读书人下手也好有个挡箭牌。

“啊……这……本王答应了还不成!”

朱由枢脸色惨然,他知道李兴之的意思,要是不允了他,自己这个德王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若是没有了利用价值,那自己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吗?

“殿下此乃明智之举,末将就不打扰殿下行乐了。”

李兴之知道,只有自己的长刀足够锋利,那这德王必然不敢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本王恭送蓬莱伯。”

即将被强行推上监国大位的朱由枢哭丧着脸,亲自将李兴之送出了殿门。

这会朱由枢对自己的祖先充满了怨愤,明明封的是德王,你他娘的不在德州就藩,非要什么济南,现在害的本王不光丢了王府,还被李兴之这狗日的奉成了傀儡。

“大帅,属下以为徐以显的计策略有不妥。”

出了左大殿,原左良玉军师,现任军帅府参知的杨基就是匆匆迎了过来。

“嗯,有何不妥之处,杨先生可慢慢道来。”

看着脸色犹疑的杨基,李兴之微一皱眉,杨基和徐以显份属左良玉和张献忠阵营,若是徐以显的诈降之计不当的话,适才在军帅府不提,却独自一个人前来献策,这是不是有意给自己来上徐以显的眼药?

“大帅,徐参知之计确实精妙,但是没有考虑到洪太会如何应对,若是建奴使间,将咱们欲取南都之事告之朝廷的话,大帅又何以自处?”

杨基和徐以显不一样,他久在官军任职,考虑事情时,自然要顾忌朝廷的反应,以及天下士林之心。

“杨先生说的甚是在理,若是这降书公诸天下的话,本帅确实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甚至天下人的口诛笔伐,但是杨先生实在没有担心的必要,此事的关键在于这降书何时送到沈阳,若是锦州激战正酣的话,洪太得此降书,他会怎么想?就算他将此降表公诸天下,我军说不得都登陆辽东了,又有谁会相信从东虏那边传过来的的消息呢?”

说实话,在徐以显献策时,李兴之就考虑过洪太会如何应对,建奴将密信曝光自然在李兴之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这个时代,从辽东将消息传到京师,怎么说都要个七八天,靖北军由登州出海抵达辽东却只需要两三天,所以这个时间差,自己必然可以争取过来。

况且此计当年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也曾对老奴用过。

“若是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两方夹击,则大事顿成矣”结果毛帅却将东虏派来的使者扣留下来,解送京师请赏去了,毛帅做得,我李兴之如何做不得?

“大帅既有定计,那是属下多心了,只是这降书何时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