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下一个目标(第2/2页)
作品:《明末边军小兵简介》如果议定卢象升血战有功,高起潜同样有功,此举杨嗣昌也可以讨崇祯皇帝的欢心,国家有文臣血战殉国,皇族的忠心奴才,同样如此,比畏罪潜逃这个罪名更好交待,皆大欢喜。
而军失主将,要惩戒宣大军,关宁军同样需要惩戒,这牵涉的局面就大了。关宁那帮骄兵悍将,搞个不好,他们去投清兵,那杨嗣昌罪责就大了。而且要惩治宣大各将,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也不会同意。
对杨嗣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后,毕竟他虽是礼部尚书,还管着兵部的事,事情追究起来,他也不能置身事外。
对大明此时的军将问题。崇祯皇帝也是深深了解,知道追究下去,恐有激起各镇将官变故之忧。
他起身缓缓踱步,良久。他压住心中怒火,说道:“也罢,朕便下道圣旨,赦免他们的过错。巨鹿之战,东奴势大。两地官兵也算非战之罪。便如宣大军中的游击将军王斗,屡计斩首两千余级,他的忠义武勇,朕深为之赞赏。只是如王将军这样的精兵强将太少,对上东奴大部,终是寡不敌众。还需多练精兵。”
杨嗣昌心念电转,快速明白过来,王斗的勇冠三军称号,是崇祯皇帝亲封的。质疑惩罚王斗,就是质疑皇帝当初的决断。所以不管宣大军如何。王斗崇祯皇帝肯定是要保住的。
杨嗣昌道:“皇上所言甚是,王将军通州大捷,定州大捷,所战无有不胜。便是巨鹿之战,微臣闻王将军多有斩获。只可叹我大明如王将军这样的勇将精兵太少,确实要多练精兵。”
他道:“现我大明兵多而不精,自奴入寇来廷臣多请练边兵。臣也以为练兵之议可行,可抽练各镇精兵,便如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共有兵十七万八千八百余人。可令三总兵各练万人,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怀来,一万驻阳和,如此东西策应。可保宣大不失。其余授镇监,巡抚以下分练,仅宣大三镇,便数万精兵可得。”
对杨嗣昌的反应快速,崇祯皇帝深感满意,他道:“不但宣大三镇要练兵马。辽东、蓟镇、延绥、宁夏、固原等地一样要练精兵。练兵之事,朕便交于杨卿主理,待奴退后,立时着手进行。”
杨嗣昌忙跪下谢恩,对皇帝的信任厚爱,他深深感激。不过要练兵,便要增加税额,增大天下百姓的负担,杨嗣昌识趣的没在此时提起这个问题。
崇祯皇帝又问起洪承畴与孙传庭的入卫兵马。
杨国柱回道:“洪承畴,孙传庭接旨后,己星夜率五万勤王大军前来,不过路途遥远,恐要再过二十余日才会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当日洪承畴与孙传庭在潼关大败李自成后,他就急切盼望二人能阵斩李自成等人,最好将他们擒获献俘。最后二人奏疏传来,官兵大捷,流寇全军覆没,不过没有找到李自成等人的尸体。
在洪承畴二人勤王的路上,崇祯皇帝又得到李自成等人骚扰灵宝县的消息,当时崇祯皇帝大怒,差点下旨将洪承畴与孙传庭逮捕进京治罪。最后忧虑如此作为,可能会将这只勤王大军瓦解,所以才按纳下心中的怒火。洪承畴才能出众,崇祯皇帝有大用,不过对孙传庭,崇祯皇帝不会轻易饶恕。
对皇帝的心思,杨嗣昌当然心知肚明,而且他与孙传庭之间也有深深的矛盾。
杨嗣昌初任兵部尚书时,为了推行他的“四正六隅”全面围剿方略,增兵十二万,加派军饷银近三百万两。孙传庭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连年征战,民力疲竭,此举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当时大明汇集各处巡抚上报的招兵募马数额时,唯独孙传庭奏疏未送到,杨嗣昌乘机发难,孙传庭上疏申辩,你来我往,两方早结下深深的怨隙。
此时杨嗣昌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孙传庭的不满,他心下暗喜,或许继卢象升后,孙传庭又是他对付的下一个目标。
……
杨嗣昌恭敬地告退出来,走到阁门之外,他若有所思:“王斗。”
在乾清宫之内,崇祯皇帝又恢复了紧锁的眉头:“洪承畴,孙传庭领军入卫,京师无忧。只是东虏横行各地,蹂躏州县,我大明上下,就如此坐视虏骑肆虐不成?”
※※※
老白牛:
兔年春节到了,祝大家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今天恢复更新,过年的激情还没有平复下来,今天一更,明天两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