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各方关注(第2/3页)
作品:《明末边军小兵啥水平》此时卫景瑗也上任不久,对地方商贾豪强,他是没有好感的,对王斗南征北战,为国尽力,他也是佩服的,当然,对王斗联络边军,鼓噪京师,与朱之冯一样,他心中是不悦的。
他说话颇为注意方式,只在奏折上隐隐点出这一点,然态度很鲜明,言各大家与各官吏,联合封堵东路,此举不当,彼言:“国难至此,当同舟共济,何谓如此?”
当然,对东路与各大家商战结果会如何,此三人颇为关注。
甚至这场喧沸慢慢传到中州与江南,各地各界。同样关注。
隐隐传来,太原的晋王,大同的代王,宣镇的谷王。对王斗颇为不满。
随同的,还有当地诸多文官武将,各地豪强,特别宣府镇副总兵,“佥书官”。都指挥使张国威,更是兴灾乐祸,遇人就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斗也是过于嚣张跋扈,该有此报。
不过他虽然高兴,此次种种活动,倒没有参与,可能当年王斗在东路大砍大杀,给他留下了阴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再公然活动了。
又有宣府镇镇守太监杜勋,对王斗也是冷嘲热讽,如若王斗真如各大家所言,他种种财路不是断了?他才到宣府镇不久,正收各类红包与干股,收得不亦乐乎,以后就要没了?
太监不能当官,不能娶妻。对财帛更为心动,很难理解他们对金银的热爱心理,再加上宫中大太监王裕民、齐本正、郑之惠等人,地方太监刘元斌因王斗或贬或死。这些人都与杜勋交好,能对王斗有好感才怪。
十一月中,阳和,宣大总督府邸。
纪世维坐在书房内沉吟,眼下东路之事,让他忧虑。对他来说,王斗这个女婿的重要,己经超过了自己几个儿子,所以,王斗东路若出事,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只是……
纪世维长叹一声,可叹自己身为总督,对东路之事,便想帮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经不久前,纪世维接到廷推结果,自己被任为宣大三镇的总督,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意气风发啊。
然很快的,纪世维到达阳和后,就遭遇了当年自己任兵备时,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地方豪强势力太重,各方阳奉阴违,想做任何事情,都是举步维艰,唯有和光同尘。
而眼下,想和光同尘都不行了,各方与自己女婿险险撕破脸皮,各类明枪暗箭更是接踵而来,商贾势力如此之大,更让他竦然而惊。
曾经各大家围堵东路时,他关忧心乱,让与自己交好一个商人,领着一个商队,押运食盐茶叶,想要进入东路,没想到,商队从阳和城出发不久,还未靠近宣府镇,商队人员就被“塞外蒙古人”屠杀一空。
那个与自己交好商人,更是被装入麻袋,用马蹄踏死,当自己看到他的尸体,己经不敢确认,那堆肉泥,就是平日与自己谈笑风生的何掌柜?
他愤怒,想要调查,还没行动,各方弹劾攻击,己是纷至沓来,直让他焦头烂额。
经过此次,官商勾结的力量,他是深深领教,百年来,他们经营的势力是如何庞大,便他为宣大总督之身,若与之对抗,都有螳臂当车之感。
有时他心中都有冲动,劝服女婿,不要与那些商人作对,随后这个念头,又被他深深压制下来。
他是知道自己女婿脾气的,岂是善罢甘休之人?
若他率主力大军回归,便是各地血流飘杵的时候,想想,他不由打了个寒噤。
果真如此,自己这个总督,还当得下去吗?
还有那三个巡抚,也皆非易与之辈,也是让他头痛的原因之一。
或许,自己真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想想崇祯十一年时,自己因女儿私奔之事,曾召女婿王斗前来说话,当时女婿言:“……至于下官的武人身份,眼下大明多事之秋,下官一个会带兵打仗的武将,未必就会差于文人了,巡抚大人未必将来就会用不上下官。”
“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楚?有朝一日,或许巡抚大人会以为让君娇跟随我,是个英明的决定。”
是的,让女儿跟随王斗,确实是个英明的选择。
只是随着王斗身份越贵,眼下更居永宁侯,纪世维心中不满的地方也颇多,那个乡间民妇谢秀娘,封赏源源不断,自己家的女儿,却一个封赏衔头也没有,这不公平。
自家女儿身份何等尊贵,只因一个名份,便要曲居民妇之下,岂是甘心?
只是,再不甘又如何,他己暗中得到消息,为了谢秀娘,女婿连堂堂公主都拒绝了,唉,真是顽固。
当然,这点纪世维还是欣赏的,公主又如何,想进王家门,也得排在自己女儿后面。
他忽然下定决心,便是总督不干了,也要为女婿多收罗那些奸商的罪证,让他将来动起手来名正言顺。
大不了事后自己辞官归田,专心督促女儿生个儿子。
下定决心后,纪世维忽然心情轻松起来,同时心下自怜,难道自己只能靠女婿吃饭?
便宜丈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