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皇家脸面何在?(第2/3页)

作品:《明末边军小兵啥水平

,针对忠勇伯之种种险要谣言,乃有人勾结朝中奸孽所为,只是流言纷乱如麻,一时半会,想要查清,又谈何容易?”

王斗的目光如鸷鹰般锐利,直刺向李日宣的面门,他不客气地道:“谣言何人传播,何人主导,想必李阁老心中有数吧?”

李日宣面目瞬间变得铁青,又转向涨红,再转为青白,最后恢复正常,他义正辞严道:“忠勇伯言重了,若老夫知道何人所为,定然不放过此辈奸孽!”

他一口茶都没喝,就走了,阵阵雪花中,他的腰杆仍然挺得笔直。

劝说的人一波接一波,个个翦羽而归。他们觉得,面对王斗时,不是有狗咬刺猬无处下嘴之感,就感觉王斗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软硬不吃,实在难办。

最后内阁首辅周延儒亲自出马,他喜好作派,便是作为使者也是声势浩大。不过谈起待人接物,谈说论道,周延儒确实不用说,他进入帅帐后,王斗都有种气候由严冬转为暖春之感。

他对王斗表示嘉许与慰问,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他表示,自己同样有此不幸,便是当年奸相温体仁,给他带来了切肤之痛。所以分外理解忠勇伯痛苦。

言到深处,他唏嘘不己。

对王斗的话,他的要求,周延儒听得很仔细,时而点头,偶尔附合几句,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有若一个慈祥的长者。

双方交谈了有五杯热茶的功夫,周延儒叹息道:“确实,忠勇伯言之有理啊。”

他的手掌缓缓向前按出。坚定有力,他的神情同样严正:“要相信朝廷,定然会还你一个公道!”

告辞时,周延儒有些心神不定。不知是因为自己出马,仍不能劝服王斗之故,他一个不注意,脚下一个踉跄,差点绊倒在地,身旁的随从。连忙将周首辅扶住……

看阁老们,各大臣官员们,一波波的拜访王斗,皆安然无恙而归,京师众人放下心来,觉得有资格走一遭的,纷纷前来,一向朝野表示,自己也为朝廷尽了心力,二者,若能劝动忠勇伯,那就是不世之功哪。

有些官员,没见过王斗的,见他并非传说中的飞扬跋扈,凶神恶煞,各军营重地,也是井井有条,军纪森严,无不叹息,皆有卿本佳人,奈何如此的感觉。

襄城伯李国桢,也组织京城勋贵伯封侯等走了一遭,随便看看符应崇,语中,还极为隐晦地向王斗表示支持之意。

内阁议事的阁员魏藻德与陈演,也过来礼貌性的劝说一下,不过王斗可以看出,他们纯属敷衍了事,或许,对此事,他们存了看好戏的心思。

百官纷纷翦羽而归,京师气氛一日重过一日,崇祯帝与百官无计可施下,纷纷想到了曾与王斗并肩杀敌过的监军王承恩,还有天使王德化,他们最后派来了。

一见王斗的面,王承恩还好,打算恳切劝说,王德化却是“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吓了王斗一大跳。

他抽抽噎噎的道:“忠勇伯,念在并肩血战的份上,救救弟弟吧,让弟弟好回去交差。”

王德化贵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年纪又比王斗大得多,却自称弟弟。

王斗听得毛骨悚然同时,也是无语摇头:“王公公何苦如此?”

他想了想,掏出一份清单,交于王德化手中:“这里有一部分谣言制造者与主导者名单,该当如何,就看皇上的意思吧。”

……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

离边军不平鼓噪己有三日,看大军云集京畿重地,崇祯帝忧心忡忡,万万没想到,大军得胜归来,竟是这样的结果。

朝议己经开了一次又一次,然谣言的调查进展缓缓,似乎有一个庞大的力量网络,在掩护他们。而王斗则是软硬不吃,态度强硬,事态的发展,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崇祯帝下朝后紧锁眉头,事情不能拖延下去了,不谈边军失控危机,王斗的对立等等,便是事态久拖不决,也将成为史书上的笑话,这是崇祯帝万万不能忍受的!

一切皆由言官开始,就拿那些仍然嘴硬的乌鸦先开刀吧,如此,也可稍稍给各镇大军一个交待,给王斗一个交待。

只是,国朝不因言获罪,处置言官,朝野将如何看待,士绅百姓如何看待,青丹史书未来又会如何书写?

崇祯帝只觉心乱如麻,头痛欲裂。

想起王斗,他心头又涌起恼怒的感觉。

在他心中,王斗一向忠义无双,朝廷指哪打哪,辽东之战,他靖边军更是伤亡惨重。不错,此次朝廷是对王斗有不公之处,只是,他的反应是不是过头了?他有没有考虑过朕的感受,朝廷的颜面?

又想想以王斗为首的各镇十数万边军,不由打了个寒噤,心烦意乱下,他来到坤宁宫,周皇后一向贤惠,到达这里,崇祯帝烦躁的心绪,才可稍稍平静。

见到皇帝到来,周皇后果然欢喜,她秉承后宫不得干政戒律,也不与崇祯帝谈论政事,只谈些琐碎的家事,比如太子与定王两个小孩子,可曾乖巧,有无读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