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倾国(第4/5页)
作品:《明末边军一小兵为啥不推翻明朝》连绵的军阵似乎要到天边。
他心中涌起无上豪情,如此大军,何人可挡?
志得意满中,他哈哈大笑起来,他挥鞭一指,三声凌厉的号炮响起。
炮声中,大军开始开拔,他们旗帜如海,无边的人潮,似乎要铺满大地。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清国倾国而出,出兵二十五万,讨伐明朝,争夺中原!
……
三月初一日,济南。
“上帝鉴观,实惟求瘼。下民归往,只切来苏。命既靡常,情尤可见。粤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鉴往识今,每悉治忽之故。咨尔明朝,久席泰宁,寖弛纲纪。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
济南城的演武场在城的东南,千佛山脚下,传闻这里是济南城的风水所在,相传曹操当年即驻军于此,并建武场操练军兵。其后的历朝历代,这里均是驻军习武之地。
演武场极大,可排兵布阵达十万兵马,不过大顺国兵马极多,前段时间还有六十万人,现在可能已经有七十万了,具体数字李自成不知道,他麾下的官将大员一样不知道,盖因投降的明军太多了。
所以能进入演武场的,除了他的老营外,就是从几十万军队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卒。他们列成了巨大的军阵,真是人潮如海,旌旗如林,他们排列的阵列连绵不绝。
点将台上,李自成毡笠缥衣,端坐王椅上,他两边是密密的顺国大将,六政府官吏,还有投降的明朝官将等。而台下则是密密的老营亲将与锐士,个个盔甲整齐,刀矛肃立。
台的不远处是被叫来观礼的当地士绅名流,山东各府名人要员,他们密集站着,很多人看看台上的动静,又看看前方的军阵,眼中满是震撼的神情。
他们有的人神情复杂,有的人则是兴奋议论。
“大顺果然是兵强马壮。”
“是啊,相对下朝廷官兵简直是乌合之众,怪不得不堪一击,顺天王势如破竹。”
“当然,看看台上那些投降的官吏总兵,哪个不是手握重兵?个个一箭不发就降了,怪不得这大明要失了天下。”
“唉,真的要改朝换代了?”
不说这些名流士绅神情复杂,议论纷纷,此时台上的顺国丞相牛金星,抑扬顿挫,正宣读着李自成向天下发布的永昌元年诏书。
相比前时那个檄文,这诏书语气似有缓和,言说“君非甚暗”,认为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昏庸腐朽之人。
然后说:“……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甚至贿通宫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神,闾左之脂膏罄竭。公侯皆食肉绔袴,而倚为腹心,宦官悉龁糠犬豚,而借其耳目……”
言说明朝为何会到现今地步的原因。下面士绅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则听得叹息道:“是啊,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皇帝一向勤勉,就是身边奸臣小人太多了。”
又有人呜咽哭泣:“大明何致到了这一步。”
李自成已决意向京师进军,领兵五十万北上,并以李过为前锋,直扑京师。
五十万,当然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不过兵马虽多,李自成却不担心粮草,因为北上过去,州县城池太多了,随便打下一个,都可以解决大军所需的很大问题。
特别进入京畿重地后,收罗的财帛粮米都是河南、山东等地不能比。
让他担心的是京师坚固,守兵众多,就算有大量的内应,可能一时半刻也会攻打不下。
他麾下官将商议的结果,可能攻打京师,至少要攻三个月。
久则生变。
而且历来北上直取京师,危险重重,历史上也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成功过。
当时明太祖灭元方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
大顺现在形势跟当时有些象,然有些不象,比如陕西就没有攻下,为免意外,争取明朝皇帝投降是最理想的结果。
因此,李自成发布了诏书,劝说皇帝投降,更正告明朝官绅要审时度势,降迎新主。
诏书宣读完毕,下方军阵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他们先是杂乱,后汇成一片:“大顺天王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排山倒海的万岁声一浪高过一浪,巨大的呼啸声音,更震慑得那些观礼的士绅名流说不出话来,很多人不自觉的全身颤抖。
点将台上,五营的大将,刘宗敏、刘方亮、刘希尧、袁宗第、李过等人喜悦中带着傲然。
杨少凡一会眉欢眼笑,一会又咬牙切齿。
李岩神情激动,心想:“新朝就要鼎立,介时气象大不同,百姓又可安居乐业,不再有流离祸乱之苦。”
牛金星等六政府要员个个神情矜持,抚须含笑,有些自得的看着下方呐喊的将士。
而那些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