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定计(第2/3页)

作品:《明末边军一小兵为啥不推翻明朝

去,好一条大江,河水宽阔清澈,上面浮动一些碎冰,却不能人马踏江,需要渡船。

不过襄樊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渡船却是不缺。就见汉水的两岸,河港码头密布,当真是樯橹如云。举目望去,汉水东西南北,尽是渡船货船来往。

从王斗这个方向,可以看到樊城的城南,那边有一道浮桥,在江风中微微起伏晃动,一直通往襄阳城的“临汉门”边上,王斗不由心中一动。

他们从米公祠附近一个码头上船,雇了一条豪华游船,沿着汉水往襄阳城而去。

王斗一身锦衣。负手立在船头,汉水两岸的风物让他心潮起伏。

在王斗身旁,有温达兴,谢一科等人。又有一众情报司人员,参谋赞画等人物,诸多护卫及夜不收将士布于船的四角,警惕地查看周边动静。

赞画秦轶,也随之立于边侧。他一身青衫,大袖飘飘,指点对岸道:“襄阳,南有虎头山,又有岘山。东南有鹿门山,又西有隆中山,汉水在城北,亦曰襄江。白河在城东北,与唐河合,南入汉。谓之白河口,亦曰三州口。又西北有青泥河,南有浮河,西南有檀溪,下流皆入于汉水。”

秦轶投靠王斗前,曾变卖家产游历天下,大江南北,无处不到,重镇襄阳,当然也是重点了解对象。加入舜乡军后。感觉军中卧虎藏龙,自己并没有鹤立鸡群之感,一度心中失落。

不过他奋起雄心,默默学习。军中各项制度慢慢熟知,也了解了舜乡军的作战方式。此次随军出战,天赐良机,特别主公王斗如此关注襄阳,秦轶预感会发生什么大事,此时出言点说。意图引起王斗关注,最后得到重用,一展胸中所学。

他继续道:“其势,汉水上流之门户也,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对于秦轶,王斗其实心下还是看重的,对大明诸事,自己靠的是先知先觉,而秦轶则是有超强的大局观,战略观,论起战略谋划能力来说,自己不如也。

不过作为主公,重要的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并不需要自己面面俱到。

他点头道:“公辅之言甚合吾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图西北。若襄阳失,则江南不保,自古未有失襄阳而保国家者。”

船上众人皆是动容,特别那些赞画幕僚们,更是叹息不己。王斗说的只是后世普遍真理,然而此时要知道这些,非有大才者不可。再联想到王斗不过普通墩军出身,又哪来条件此等见识?

人言定国将军天上星宿下凡,种种布局皆是深谋远虑,众人更增追随之心。

秦轶更是叹服,深施一礼:“将军大才,轶不如也。”

王斗微微点头,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随便一言一语,便凝聚着后世万千人的精华智慧,信息优势,不是这个时代可以比拟的。

同时心中兴奋,襄阳城,史料演义小说,描述不知凡几,自己一样可以在这城市留下自己的足迹影响,成为传夺故事。

或许是因为秦轶带的头,众赞画纷纷指点江山,慷慨激昂。

大船越发靠近汉水南岸,边上的襄阳城越发看得清楚,王斗心中叹息,襄阳城为历代兵家所看重,不是没有道理的,其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确实占尽地势之利。

在王斗眼中,襄阳城城池高厚,北面城墙下,就是汹涌的汉水,形成天然屏障,没有水师休想作战。东面与西面,皆是宽阔无比的护城河,人言天下最宽,确实也是如此,肉眼看上去,便如大江大河一般。

现在还没有看到南面,不过依情报,南面的护城河,同样非常宽阔,而且南门不远处就是群山丘陵,大军阵地却不好摆开攻击。

可惜啊,再坚固的城池,守护的人不得力,也是枉然啊。

……

众人在襄阳城的城西,离夫人城不远的一处码头下船,便见城郊也是人烟稠密,遍地店铺楼肆,一片太平繁华的气象,商贾南来北往,各地口音皆有,好一派花花世界。

王斗无心观看,只是绕城侦测,襄阳有城门六座,在王斗的估算中,城周有十五里左右。

到了襄阳近郊,才发现东门与西门外面,除了宽阔的护城河外,还有一道壕沟环护,壕内水底都埋有刺人的竹签,如此说来,西门与东门的防御范围宽达里许。

至于襄阳城的南面,这里有群山为屏,城池离山地不远,还有众多的河渠丘壑,大军不利行动,外面倒是没有再挖壕沟。

王斗沉思,他虽知张献忠奇取襄阳,却不知从哪门进入,依他推断可能西门为多。

他领众人勘测襄阳周边地形,踏过虎头山,岘山等地,又到张公祠,黄家湾一带。

寻思:“张献忠两千精骑是从宜城方向过来的,张献忠奇袭时,罗汝才等人也在宜城方向。”

想到这里,心有定计。

二月初二日,温方亮与高史银奉王斗之令,悄悄自汉水上游渡过,进入襄阳近郊,一潜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