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反响、去襄阳(第2/3页)
作品:《明末边军一小兵为啥不推翻明朝》又寒暄数句,陈永福说道:“一路顺风,老夫在开封府静待王将军捷报归来,到时我们再把酒言欢。”
王斗点头,他知道陈永福的心思,除了结交自己,还想将自己儿子陈德送入东路讲武堂。王斗也有心在河南布下一个棋子,同意了陈永福的请求,不过这要等自己领军归来再说。
不过临行时,王斗对洛阳的局势略有忧虑,闯兵降者十万,洛阳的官府与汝州官府一样,除收编一些青壮为军外,余者归田,这些人最后会不会成为后患?
不过当时皆是如此,官兵降贼,贼降官府,对当地内部内务,自己不好过多干涉,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乡老端来一杯米酒,其杯极大,这是洛阳当地的风俗“饯行酒”,意味故人远行,此时不醉,更待何时?
乡老端着杯子,众百姓在旁异口同声地道:“大将军满饮此杯,一路顺风,我们洛阳的百姓,永远忘不了将军的大恩大德。”
他们的声音很朴实,却发自内心,王斗的眼眶有些潮湿,回望古都那若隐若现的身影,再望眼前这片大地生活的人民。
王斗接过酒杯,猛地一饮而尽。
……
临出洛阳时,王斗曾召开军议,由他亲自带领自己的护卫总,还有温方亮乙部,李光衡庚部,高史银壬部直奔襄阳。这些军士或是骑兵,或是有马步兵,行动如风,一日百里是等闲。
大军中,还有温达兴率两队夜不收随行,王天学等医官,中军部的镇抚,一些参谋赞画等。这是王斗为了抢占时机,所以步军,炮队,辎重大队都留在后面。
为了加快速度,炊事车都不随行,只每人携带炒面袋,肉干袋等物,可食用十五日。由于马匹需要大量的豆料,所以随行的,还有大批的马骡,一些必须的辎重营帐等物,也用马骡驮运。
王斗率这三千多人先走,余者正常行军,向大军跟来。王斗还传令给汝州的辎重千总孙三杰,让他率辎重队将洛阳的收获全部运到汝州,然后所有的粮草运到郏县,以该处为囤粮重地。
洛阳战后,王斗获得麦、豆二万石,这是河南官方为补河南巡抚李仙风欠下的七万两银子,还有一些军中应得的缴获分成。从开封到汝州,一直到洛阳,算算在河南的时日,舜乡军己计获得白银十万两,粮草五万石,马骡二千多匹,算是收获不错。
洛阳到汝州一百几十里,王斗率三千骑兵二十一日从洛阳出发,傍晚便到了汝州城下。此时洛阳大捷早己轰传境内,汝州军民更是敬畏,知州乡绅连忙出迎,设宴款待王斗诸人,又抬酒肉慰劳大军。
王斗要事在身,召来孙三杰交待事宜后,第二日便往宝丰奔去。
洛阳、汝州、宝丰、叶县、裕州、南阳、新野,一直到襄阳,这便是王斗的行军路线。
大军一路行去,神鬼避散,王斗这只大军个个披甲,人人有健马,一看就是精锐的官兵,谁敢招惹?
话说小乱避于城,大乱避于乡。乱世来临,从洛阳一直前往南阳,到处都是结寨自保的百姓。
对乱世的预感,老百姓是非常敏锐的,任何村子,庄子,四周都筑有夯土围墙,围着庄子还挖有深壕,出入用吊桥,四角还建有箭楼,二十四小时都有人眺望。
富点的庄子,围墙还用砖石堆砌,大姓、大宗族,更是深墙大寨,有若军堡。
太平盛世那样,四面透风,小而不设防的村庄现今是不存在的,不说大股流寇,如今多如牛毛的盗匪,马贼之类,便让所有的村庄都筑起了围墙。
当然,很多村庄寨子看起来是民,其实也不时兼当匪贼的做派。别说一些弱小的过路商人百姓,就是看起来孱弱的官兵也敢打劫。非有实力者不可远游。越是乱世,镖局武馆越是兴盛。
不过王斗一路领军南下,皆是平安无事,正月二十七日,大军己是直过南阳,并不停留。
此时算是过了秦岭淮河一线,野外田地不再尽是小麦与油菜,也出现一些稻田。还有屋顶的瓦片,渐渐显得轻巧。
野外绿意渐多,虽是干旱,比起河北,中州等地,却好上很多。不象那些地方,除了黄土地还是黄土地,原野上连树木都很少。
当然,这个好只是相对而言,崇祯十四年的时候,连苏州府都大旱,各地满是蝗虫,米价一石要银四两。此时的大明,不论大江南北,都处于艰难的关头。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近午,新野地界,临近县城不远。
蹄声如雷,顺着淯水西岸不远的官道上,黑压压奔来了不知多少的骑兵。
烟尘冲天,大地抖动,看那种气势,似乎连城墙大山都要撞塌。路上走动的行人商旅,都赶紧退到路边,心惊胆战的看着这些不知哪来的骑士们。
看样子是官兵,众人更是小心,低头顺目,甚至很多人还跪下来,官兵可不是善类,小心被他们杀良冒功,抢劫害命啊。
好在这些骑士并不理会他们,轰隆隆的奔驰着,从他们身边一一掠过。各人只觉自己脚下不住震动,身旁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