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观摩王斗练兵(第1/3页)
作品:《明末边军一小兵几个女主》此次会议后数日,将军府首先作出一个举动,将各处屯堡的水车打制,转包给东路十几个商家。
随着屯堡大兴,未来要修建的水车等物,可能破万架。这是一个庞大的需求,吴世宦等人负责的木器厂,根本忙不过来。
转包给东路诸商人后,让水车的打制大大加快。打水车,砌井等需要大批的木料,石料等原料。使得东路境内相关的伐木厂,采石场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不但如此,王斗的军工厂除了盔甲厂,火铳厂,火药厂等几个要害厂坊外,余者如军服厂,被服厂等等都转让出去,分别授于几个商人生产。最后王斗看哪家厂房价格最优,质量最好,重点投单。
仅王斗这里要遍练新军,就需要大量的军服被褥,还有很多杂七杂八装备,都需要大量棉花布匹等物,又带动一大堆相关行业。
除金银等矿外,东路许多从豪强手中夺来的铁矿,煤矿诸矿,拍价决定,慢慢包给一些商人。每年向他们征收矿课,而且王斗有优惠价格,优先购买权等。
各矿要受商行,商科的管理。未来能不能向外贩卖,怎么贩卖等,都有一系列的规定。
也有许多商人看到舜乡堡鸡鸭场的成功经验,开始尝试学习在场地林间养鸡养鸭,很多人也办起畜场来。
此后几个月中,东路开始一片繁忙。而不论是开矿,制水车还是做别的什么,都需要大量工匠畜医。一时间在东路之地,匠的地位快速提高,畜医人才更是变得宝贵。
马倌、牛倌、猪倌等变成抢手货,到处都有人高价聘请。
此时民政司大使张贵也拿出了一个未来东路数年治理方案,王斗认为可行,批准实施。
八月中,幕府发布一份告令,成立一家官店粮库。专门向百姓收购余粮,市场价收购,如果粮荒,则平价出售。以解物价之高。而且告令专门规定各军户家的存粮数禁止超过一年,违法者要受到处罚。
为了防止有人向官店恶意抢购粮食,民政司有意推行一种票据,只有持票才可购买。王斗命名为“粮票”,粮票该如何发行分配。民政司还在酝酿中。
张贵的灵感其实来自定国将军王斗,在王斗提到这种票据后,他似乎感觉此法可以防止商人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如果此法较好,他以后可以会推行各类油票、布票、豆票、肉票、糖票等等等等。
当然,这建立在境内通货膨胀,奸商囤积居奇,或是境内天灾大祸,粮食极为不足的情况下。比如说前些日,在那些商人集体罢市之时。如果东路境内有官店,军户百姓手中又有粮票时,便不怕他们的罢市了。
以东路的情况言之,保安州倒不存在粮食不足的情况,当地物价较高,其实是本地军户抢购粮米,又不愿出售存粮造成的。如果他们愿意售粮,保安州的物价便会下降不少。
其实保安州的居民只是以前饿怕了,多积点粮,手上有银子。也多买一点粮,只是下意识的一种心理举动罢了。经过定国将军的告令后,他们也是普遍拥护,粮食存多了。就变陈了,霉坏了,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定国将军设立官店,发行粮票,便是以后饥荒,大伙也不怕。定国将军不会让大家饿着的。因此告示发出后,保安州的物价节节降落。
至于东路各处的物价高,却是缺乏粮货的缘故。
大明整个北地连连大旱,灾祸横行,每年粮食都在减少,有粮仓之称的江南之地,由于过度商业化,百姓宁愿种植丝麻棉花或烟草等物也不愿意种粮,最后导致他们自己粮食都不够吃,又谈得上什么支援北方?
东路各地情况便是如此,北地粮食连连欠收,大股流民出现后又进一步影响粮食的生产。这粮货一年比一年少,物价一年比一年高就可以理解了。东路的怀来,延庆州等地,这是其中缩影一部罢了。
要解决东路这一问题,或许要等几年后境内农牧大兴才能好转。目前为止,除了王斗大力向境外买粮外,只能靠自己库中存粮支持。好在王斗银子不少,认识粮食比银子有用之辈也不普遍,王斗手中的银子,目前还能派上用场。
当然,王斗的官店有优先向军户百姓购粮的权力,而且作为稳定粮价,减少百姓损失的存在,不免与一些粮商利益发生冲突。
此时很多商人手法,便是秋粮收购价格定得非常低,等青黄不接时,他们的粮食贩卖价格又定得非常高。对军士与军户的手段也是如此,军士有发银子,向商人买粮时便需付出高价。
如果他们向朝廷缴税需要克银时,他们手中粮食又不值钱了,反正商人总有他们的套套手段。
特别明末大粮商往往就是大地主,掌握庞大资源,灾年时期囤积居奇,抢购赈灾粮,然后抬高市价出售,再低价收购土地。往往一次灾荒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地大多数被他们巧取豪夺走。
一般而言,朝廷都斗不过这些商团。对王斗来说,古代商人在当时社会起的正面作用,远远不能抵消他们的反面作用。这也是古代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