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这好像是一个好主意(第1/2页)
作品:《大国重工听书》这一场会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所得的。马茨克明白了中方的决心,对于库克船长项目又多了几分悲观。而冯啸辰则是从马茨克的方案中了解到了欧洲企业的态度,也感觉到欧洲企业已是强弩之末,没有了多少领先优势,所以才会这样敝帚自珍,生怕被中国人学到了技术诀窍。
他回想起近20年前自己与杨海帆去普迈公司参观的场景,当时给他们担任引导员的海因茨尔牛气烘烘,扬言他们可以随便拍照,丝毫不担心中国人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而到了今天,欧洲人一方面垂涎中国人兜里的钱,另一方面又把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的,不敢让中国人接触,这就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冯啸辰带着随员们回到波恩,向晏乐琴、冯华等人通报了与马茨克会谈的情况,晏乐琴也是感慨万千。冯舒怡却是有些幸灾乐祸,笑着对冯啸辰说:“活该,你们这些年从我们欧洲偷走了多少技术,现在我们欧洲人也学聪明了,不会让你们偷我们的技术的。”
冯华觉得老婆的话有些过头,赶紧斥责道:“舒怡,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啸辰他们过去从欧洲引进技术,都是符合法律的,是欧洲企业自愿转让的技术,怎么能叫偷?”
冯舒怡当然并不是真的对中国有什么意见,她身为德国人,却有些嫁鸡随鸡的中国传统女性思想,在内心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中国媳妇的。她解释说:“我说的是现在欧洲产业界的一种观点,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偷走了欧洲的技术,又反过来拿着这些技术和欧洲公司竞争,这是欧洲衰落的原因。”
冯啸辰说:“欧洲人这也就是给自己找个台阶而已。自由贸易的原则是欧洲人向中国推销的,而技术转移本身就是自由贸易的一部分。我们当年从欧洲引进技术,都是付了学费的。欧洲人把自己淘汰的技术卖给我们,还收取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我们今天所以能够和欧洲公司竞争,靠的是在消化吸收欧洲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欧洲人明明有技术优势,却不注重创新,这才被我们迎头赶上,怎么能怨我们呢?”
冯舒怡说:“是的,我认识的另外一些朋友也持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欧洲的衰落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堕落。”
冯华见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了,便扯回了话题,对冯啸辰问:“啸辰,既然和库克船长那边谈不成,那你们有什么打算呢?”
冯啸辰说:“我和王总、杨总他们商量过了,我们准备在荷兰建一个研究中心,吸纳欧洲的海洋石油专家到中心工作,与国内的研究机构配合工作。对了,黄明就是我们临时确定的研究中心主任,以后他在欧洲的工作,还要麻烦你们多支持呢。”
“晏奶奶,我聘您当我们中心的名誉主任吧,您以后可要多指导我。”黄明乖巧地向晏乐琴说。
黄明也是装备公司的老人了,但这些年一直缺乏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这次冯啸辰说要在欧洲建一个六代钻井平台的研究中心,对接的是国内投资千亿规模的大型研究项目,黄明就忍不住心动了。恰好,冯啸辰也有给黄明一个机会的想法,于是在通过电话与装备公司的其他几位领导简单交换了一下意见之后,冯啸辰直接任命黄明当了中心主任,前面还有“临时”二字。黄明要想把这两个字抹掉,还真得赶紧做出点成绩来才行。
冯华说:“啸辰,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库克船长项目是由欧洲若干家大型企业参与的,很多海洋石油专家要么就是这些企业的雇员,要么也是与这些企业有长期合作的,他们怎么可能到你们这里来工作呢?”
冯啸辰说:“无所谓啊,我的想法是聊胜于无。欧洲总还有一些游离在大企业之外的专家和工程师吧?另外,就算是与那些企业合作的专家,如果库克船长项目迟迟未能启动,这些企业能拦着他们不先和我们合作?”
“你的前提是库克船长项目不能启动,这是不是有些过于乐观了?”冯华问。
冯啸辰说:“我们这次到库克船长项目委员会去,就我的感觉而言,觉得这个项目十有八九是要黄了。我把这一点也说给马茨克听了,他并没有反驳我,可见在他的心里也没有底。”
“这可就难办了。”冯华皱着眉头,“如果连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信心,估计各家企业就更不可能投入资金了,至少在看到项目成功的希望之前,他们是会持谨慎态度的。”
冯啸辰笑着说:“而如果大多数的企业都持谨慎态度,不肯先进行投入,那么这个项目又怎么可能有成功的希望呢?”
冯华也笑了,说:“我想,马茨克这段时间恐怕要很忙了,他得设法去说服各家企业把承诺的资金投入到位。”
冯啸辰说:“本来吧,如果马茨克能够接受我们,有中国参与这个项目,大家肯定会有更多信心的。如果换成我是马茨克,哪怕真的不想让我们参加,至少也应当做出一个谈判的姿态,最好能够在媒体上发布一些消息,说中国有意参加,用以坚定股东们的信心。可惜的是……”
“啸辰,中国政府是确定不会参加库克船长项目了吗?”冯舒怡在一旁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