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1/2页)
作品:《大国重工听书》磋商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了。
王时诚先向李惠东介绍了自己的来意,然后解释了国家经委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在过去一年中,经委收到了不少于30个地区关于新建电视机厂的申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与电视机类似的,还有申请建设洗衣机、冰箱、空调、摩托车等项目的申请,也都是数以十计的。
改革以来,国家改变了以往过度偏向重工业的发展思路,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用以改善人民生活以及积累建设资金。从大的政策方向来说,各地争办电视机厂、洗衣机厂、冰箱厂等等,无疑是正确的。但国家同样也需要考虑综合平衡的问题,一窝蜂地同时上马数十个同类项目,难免会带来生产能力上的过剩,导致宏观比例关系遭到破坏。
“王司长,我不同意您的观点。”
听完王时诚的介绍,坐在李惠东身边的一名女性官员首先提出了质疑。刚才李惠东已经向工作组的众人介绍过这位女性官员,她叫郭思洁,是明州省商业厅的一名处长,恰好是分管耐用消费品经销的,对于电视机市场的情况颇有一些了解。
“您刚才说电视机会出现生产能力上的过剩,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市场上电视机严重脱销。即便是在我们明州省会金钦市,各大百货商店里的电视机也都根本摆不住,除了橱窗里的样品不能销售之外,其他的电视机只要一上架就会被抢购一空。依我看来,国家大力发展电视机生产,每个省建三五家厂子才够用呢。”郭思洁说道。
“郭处长,你的这个疑问,可能是看问题角度上的差异。”冯啸辰平静地接过了话头,说道:“你刚才是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来看的,而我们经委不但要看销售,还要看零配件的供给。要生产电视机,最大的瓶颈是在显像管玻壳的供应上。前年,我们从美国引进了一条彩电玻壳生产线,年产量是300万只,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彩电产能只能按照这个限度去确定。否则,你们能够把生产线建起来,没有玻壳,又有什么用呢?”
“除了玻壳之外,元器件的供应也存在着瓶颈。”黄明在旁边补充道,“这两年国内的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的生产增长过快,已经超出了国内半导体元器件的供应能力,有许多厂子已经在停工待料了。乐城如果新建一家电视机厂,恐怕同样会面临着元器件供应上的障碍,届时你们引进的生产线就会停在那里,无法发挥效益。”
“这……”郭思洁一下子就被噎住了,她原先是在百货商店站柜台出身的,对于宏观经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她只知道电视机供不应求,觉得建个电视机厂是稳赚不赔的,却从来没有想过电视机还需要上游产业提供的玻壳、元器件等作为支撑。
“我们如果自己建一个玻壳厂呢……”郭思洁讷讷地问道。
“这个难度还是稍微大一点。”李惠东接过了郭思洁的话头,他是技术干部出身,不像郭思洁那样无知。电视机组装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插插元件、焊焊烙铁的简单工作,生产线没有什么复杂的。显像管玻壳可就是另一码事了,需要的设备投资比一条组装生产线要高出数倍。此外,就算是你能够引进一套玻壳生产线,专用的玻璃、荧光粉之类又会成为新的瓶颈,这绝对不是明州省愿意花精力和本钱去解决的问题。
“王司长,小冯处长,国家经委领导高瞻远瞩,做出来的决策肯定是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我们明州经委作为地方经委,对于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肯定要坚决遵照执行,这是毋庸置疑的。乐城乙烯项目的意义,我们都清楚,早在你们到明州之前,我们明州省经委就已经再三向乐城市经委提出了要求,不准他们以任何理由阻挠或者影响乙烯项目的建设,这一点你们尽管放心。
具体到乐城提出的电视机项目,我们经委总的指导思想是支持的。我们明州作为一个五千多万人口的大省,连一家电视机厂都没有,这与我们省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是完全不相吻合的。刚才郭处长提出连我们省城金钦市的市面上都买不到彩电,我们作为负责经济工作的干部,难免会觉得对不起明州人民。
我们的意思是:首先,乐城电视机厂项目与乙烯项目绝对不能挂钩,不能因为电视机厂项目没有得到审批,就阻碍乙烯项目的建设,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其次,我们也希望国家经委能够从我们地方的实际困难出发,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考虑我们明州的具体情况,同意乐城电视机项目的建设。”
听完李惠东的长篇大论,王时诚与冯啸辰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冯啸辰笑着问道:“李主任,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乐城市徐家湾村的搬迁问题,是一个偶然的问题,与电视机厂建设与否是毫无关系的。”
李惠东微微一笑,说道:“小冯处长的理解没什么问题。”
“那也就是说,徐家湾的搬迁工作可以即刻启动。至于乐城的电视机项目,我们可以把明州和乐城方面的意见带回去,请领导重新斟酌。也许这个决策过程需要耽误几个月时间,而在此过程中,徐家湾的搬迁应当已经完成了。”冯啸辰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