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取士之路(第1/2页)
作品:《大唐贞观第一纨绔李恪》对于李承乾的不识相,老头子有些火大,桌子一拍,眼睛一瞪:“朕说没有就是没有,莫要多言!”
“父皇,您先别急着拒绝嘛,咱们打个商量如何?”李承乾知道,只要没让自己‘滚出去’,就说明老头子并没有真的生气,所以继续说道:“只要您借儿臣五个人,三年之后,儿臣还您五十,您看如何?”
李二冷笑一声:“少给朕来这套,你的那个子弟学校朕知道,要说培养个匠人出来朕信,官员嘛……哼哼!”
在官员的选择问题上,李二与李承乾截然不同的理念,按现代话来说就是李二重文,而李承乾重理。
李二认为官员者要明经懂礼,要大而全,最好是上能缚九天苍龙,下能入五洋捉鳖。
李承乾认为官员要专一,农业、工业、商业都要有专人负责管理,而且管理者还要知道懂得各个行业的门门道道,能够指导其如何生产。
如此以来父子俩就有了矛盾,李二嫌李承乾的方法有过多的官员冗余,李承乾嫌老头子的官员不懂民生,胡乱指挥。
父子两个为了各自的观点争论了不下十余次,却总是说服不了对方。
现在李二再一次旧事重提,李承乾却难得的没了争论的心思,只是略一犹豫:“父皇,您把人借给儿臣,儿臣在学校开两个官员的培训班,按父皇您的意思培养人才如何?”
“不如何,寒门学子你就是培养出来,没人举荐也是无用,世家子弟就算呢培养出来朕也不想用。”李二摇摇头,否定了李承乾的提议。
“为什么要有人举荐?”李承乾有些愕然,愣了一会儿才搞明白老头子说的是什么,不由笑着说道:“父皇搞错了,子弟学校是为石碳司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直接进入水泥厂等石碳司下属企业,不用人举荐。”
“而且他们在水泥厂、矿山这些地方表现优异,可以直接调到石炭司,或者调到都水监,当然将作监也可以。”
刚开始的时候,李二被李承乾说的有些迷惑,可越到后来眼睛越亮,最后搞的跟一对小灯炮一样,若有所悟的缓缓说道:“国有企业!企业是国有的,人员人自然也是国有,那么只要是国家机构他们就都可以来回的调动,那么……,小子,你当初当真是打的好算盘,竟然连朕都被你蒙蔽过去了。”
李二说到后来兴致逐渐高昂,虽然嘴上着李承乾蒙蔽他,但却没有一丝不快。
李承乾的国有企业在李二看来,就是一条新的取才之路,而且完全不受世家把控,甚至可以起到锻炼人材的作用。
朝庭科举制度的确可以在全国范围选拔人材,但每年一次的科考能够录取的人材极其有限,对于地域辽阔的大唐来说完全就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多大作用。
而如果一年开两次科考,又会引起世家、士族的强烈不满,会认为这样会耽误子弟的前程而极力阻止。
但现在的国有企业就不同了,它是独立的、有自主权的机构,哪怕一年开五次考试都没有问题,因为这是企业行为,和国家没有关系,世家就是想要阻挠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
而且那个所谓的子弟学校出来的学生可以在下面的矿山、水泥厂一些地方简单的锻炼一下,增加一些管理经验,然后再调出来,弄到一些不太重要的衙门,这样几次折腾下来,用不上三年就会有一大批的基层官员可以使用了。
这一连串的念头在李二的脑海中迅速闪过,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闪过一丝赞许,不过那目光闪过的太快,几乎是一瞬间就换成了挑剔。
作为老子,李二对李承乾蹬鼻子上脸的本事十分了解,知道如果现在表扬他两句,只怕这小子立刻就敢张嘴要五百人。
不过就算这样,依旧无法阻止李承乾从老头子的话里听出一些门道,所以很快让李二头疼的要求就被提了出来:“父皇,如果您觉着舍不得,那咱就在长安也办一间子弟学校,您从弘文馆、国子监抽调一些先生过去偶尔上上课,您看如何?”
“这件事情,朕要好好想想,你先回去吧。”思来想去,李二觉得还是不能痛快答应李承乾的要求,这小子鬼心思太多,如果不好好想想,很容易就掉进他的坑里,到时候自己这个当老子的可就丢了大人了。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这是第n次老头子让他滚蛋,李承乾瘪瘪嘴,起身给老头子行了一礼,惋惜的看了一眼一口没动的一缸茶水,转身向外面走去。
结果刚刚走到门口,就看李泰那个小胖子急匆匆的跑进来,看见他之后愣了一下,接着就是一喜,也不管老头子是不是在看着他,扯过李承乾撒腿就跑:“哥,快跟我走。”
李承乾被扯了一个趔斜,跌跌撞撞的出了老头子的书房,好不容易才拉站定身形,将李泰拉住:“咋啦这是,有啥话慢点说。”
李泰到底比李承乾小上一岁,挣了一下,没有挣开李承乾,心急之下便说道:“哥,快跟我走吧,小恪跟人打起来了,再不过去就要吃亏了。”
“我艹,和谁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