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祭旗出兵(两章合一)(第1/3页)
作品:《明王首辅 陈证道》二月二龙抬头,又是一年的春耕节,朝廷照例举行隆重的春祭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不过今年的春祭跟往年大不相同,因为位于京城四郊的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已经建成,开始实行按照四时节气分祭天地日月。
这个主意本来是严嵩提出的,只是这位明史上的第一权奸还没来得及“发光发热”就歇菜了,所以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大学士夏言,很荣幸地主持了改制后的第一年春祭仪式,徐晋也参加了。
徐晋一直认为这种盛大的祭祀仪式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不过眼下是封建社会,人们敬畏天地鬼神,皇帝自称天子,连皇权都是天授的,祭祀自然而然就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徐晋这个穿越者也只能入乡随俗了。
当然,这种盛大的祭祀仪式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增进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中华文明延续了数千年,祭祀天地鬼神已经成为中华文的一部分,直至二十一世的今日,国人逢年过节还是会祭拜天地鬼神,这一习惯并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春耕节之后,京城下起了绵绵春雨,寒风夹杂着雨丝飘飘洒洒,连绵数日不绝,这让打算外出郊游踏青的大户人家少爷小姐们十分苦恼,不过农人们却是喜笑颜开。正所谓一夜春雨贵如油,连日春雨对地里庄稼可是天赐的补品,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的时候雨水足,今年丰收可期。
这场春雨沙沙沙地下了六天,真个是染绿了柳树,淋醒了青蛙,而这些呱呱叫的青蛙仿佛都钻进了靖大国公的心里,闹心啊,因为按照原计划,二月初十将是出兵的日子,这场小鸡撒尿般的春雨偏偏下个不停,道路泥泞必然会极大地妨碍行军!
幸好,二月初八这天,恼人的春雨终于停了,连续两日阳光明媚,和风细细,天公作美啊!
嘉靖六年二月初十,京城北面的德胜门前,旌旗十万招展,寒光铁甲,刀枪如林,杀气凌霄。京营五万大军整装待发,加上各路民壮役夫,总人数超十五万之众,正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树起两面大旗,一面是红底镶黄边的“明”字大旗,一面是黑底红边的“徐”字帅旗,两面大旗高高飘扬,威风凛凛。
只见嘉靖帝朱厚熜一身金光闪闪的铠甲,手按剑柄,意气风发地立于高台上,看上去拉风之极。徐晋同样浑身披甲,腰挂长剑,头盔上的红缨被料峭的春风吹得纷纷扬起。
在翰林学士夏言抑扬顿挫地宣读完讨伐俺答的檄文后,嘉靖当场拨出宝剑大喝:“祭旗!”
一众兵将单膝着地齐呼万胜,震得地动山摇,天地失色。看着台下这支雄壮之师,嘉靖这小子俊脸通红,像喝醉了酒一般,这一年多来,他连作梦都在想着北伐一雪之耻,今日终于盛行了,而他对徐晋有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仿佛只要徐晋出马,胜利已经是预订了的一般。
这也难怪,当嘉靖还是个十岁孩童时便遇上了徐晋,亲眼看着他科举一口气通关,看着他打山贼,打宁王,当上皇帝后,又看着他剿矿贼,灭倭寇,胖捧西洋人,据南洋,伐东洋,退俺答,几乎事无不成。
可以说,嘉靖对徐晋的信任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根深而蒂固!
祭旗完毕后,嘉靖将一柄尚方宝剑亲手交给了徐晋,郑重地道:“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次出兵北伐俺答,道阻且艰,朕特赐徐卿尚方宝剑一柄,准许你先斩后奏,一切便宜行事,唯愿徐卿旗开得胜,马到功成,对了,一定要把俺答的脑袋提回来见朕。”
徐晋单膝跪倒,双手高举过头,郑重地接过尚方宝剑,大声道:“谢皇上,臣必不负吾皇所托!”
徐晋说完便站起来,把尚方宝剑一举,三军将士齐刷刷地跪伏于地,异口同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出兵!!”徐晋气沉丹田大喝,众将乎齐声咆哮:“万胜!万胜!万胜!”
轰轰轰……
三声炮响过后,在雄壮的鼓点声中,大军随即开拨,沿着官道浩浩荡荡地往北进发,目标——古北口!
徐晋正打算上马,嘉靖这小子却是神神秘秘地把他叫到了一边,徐晋疑惑地低声问:“皇上可是有密旨?”
嘉靖左右瞟了一眼,发现随行的侍卫和大臣都在远处,于是飞快地往徐晋手里塞了一块红色的东西,双像作贼般叮嘱道:“快收起来贴身藏好,千万可别丢了。”
徐晋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暗自捏了捏那玩意,似乎是一个丝绸质地的三个角形小布袋,禁不住低声问:“皇上,这是?”
嘉靖嘿嘿一笑道:“反正是好东西,不过现在还不能看,赶紧贴身藏好。”
徐晋满腹狐疑,不过还是忍住了好奇,把这玩意藏了起来,朱厚熜这小子见状才满意地挥了挥手道:“徐卿出发吧!”
远处,一众大臣看着嘉靖和徐晋君臣二人之间的小动作,既好奇又妒忌,果真靖国公徐晋深受皇上宠信,简在帝心,旁人根本比不得啊。
徐晋向着嘉靖躬身一礼,然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