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作恶多端(第1/2页)

作品:《明王首辅 陈证道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天生志气高。别有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徐晋一袭生员的玉色衫,头戴四方平定巾,步履从容地行走在豫章书院的林荫道上,耳边传来朗朗的书声和夏蝉的鼓噪,仿又回到当年高考前那段如火如荼的青葱岁月,紧张踏实而又让人难忘的青春啊。

今天已经是六月十五,还有两个月不到便要参加乡试考举人了,徐晋跟往常一般起了个大早,先去了文天祥殿拜祭孙遂和许逵,两人的牌位都暂时供奉在那,然后便赶到豫章书院听课。

话说自从上月接待完许泰和张忠,徐晋便留在县衙后面专心读书备考,县衙的所有事务一概不管,每天准时到豫章书院旁听,偶尔也陪娇妻美婢出游,日子过得踏实而逍遥。

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四书是必须读通的,还要是滚瓜烂熟的那种,而对五经的要求倒没那么严格,只须择其一专攻即可,称为本经。徐晋选择的本经是《春秋》,正好豫章书院的山长也治《春秋》,学问高深,是位名儒,今天徐晋便是来听他讲学的。

“咦,那不是徐三元吗,今天山长讲学《春秋》,估计是来旁听了。”

“天道酬勤,古人诚不欺我。难怪徐子谦能连中小三元,瞧瞧人家那勤奋劲儿,身兼着县令一职,依旧勤读不息。”

“要不然你以为呢?”

徐晋现在是名声在外,再加上这数月经常到豫章书院听课,所以这里的书生大部分都认识他,迎面碰上都纷纷打招呼。

此时,徐晋经过一处凉亭,一名正在亭中晨读的书生见到他,立即合上书本迎了出来,拱手一礼道:“徐兄早安!”

徐晋微笑还礼道:“李兄早安!”

眼前这名书生正是豫章书院的院首李浙,话说去年八月院试,南昌府和广信府两地的书生在藤王阁上打擂,李浙便是南昌府众书生的首领,双方闹得不是很愉快。不过,院试之后,两府的书生在酒楼中摆宴庆祝,大家冰释前嫌,还把酒论诗,最后将录得的诗词编成了诗集。

这段时间徐晋在豫章书院旁听,跟院首李浙倒是混得熟稔了。

李浙二十许岁,已经有秀才功在身,今科乡试也是要下场的,学问功底相当扎实,专攻的正好也是《春秋》。

李浙笑道:“徐兄今天是肯定是来听山长讲学了,咱正好一道同去。”

徐晋点了点头,两人结伴往知之堂的方向行去,知之堂正是山长平时讲学的地方,名字出自论语中的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两人边行边聊,李浙打趣道:“徐兄连中小三元,成为我朝立国一百五十年第一人,若这次拿下乡试解元那便更不得了。”

徐晋笑了笑道:“咱江西人杰地灵,俊才强手无数,李兄的学问便远胜在下,徐晋岂敢妄言取解元呢,能通过乡试便万幸了。”

徐晋虽然对通过乡试有信心,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上次院试能摘下案首纯粹是走了狗屎运,所以这次乡试解元他是想都没想过,就学问而言,光是大师兄卫阳便在自己之上,眼前这个李浙也功力比自己深厚。

而且在豫章书院旁听的这几个月,徐晋也参加过本书院的月考,成绩只能勉强排进前三十,所以深感强手如云,压力山大啊!

李淅哈哈笑道:“徐兄过谦了。对了,徐兄还兼着南昌县令一职,到时若下场参加乡试,恐怕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县令虽然只是七品县令,但向来只有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才能担任,现在徐晋只是秀才,却坐在县令职位上考加乡试考举人,实在是亘古未有的奇观!

徐晋微笑道:“抚台大人估计也差不多回南昌了,报名参加乡试之前,在下会向抚抬大辞去县令之职。”

李浙眼中闪过一抹羡慕,大家都是生员的身份,徐晋比自己还要小近十岁,瞧瞧人家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不是阁老就是巡抚,要么就是知府、按察使,不服气不行啊!

可以预料,徐晋若能科举通关,摘下进士功名,步入朝堂,到时绝对平步青云,如无意外,有生之年入阁拜相的概率百分之百

然而,徐晋这次能通过乡试吗?

李浙虽然表面恭维徐晋,但内心却是不怎么看好的,之前徐晋参加了豫章书院的月考,成绩才勉强排进了前三十。要知道江西境内,实力能与豫章书院比肩的便有三家,分别是:铅山县的鹅湖书院、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而乡试取中的举人名额只有五六十人左右,就徐晋的水平而言,要稳过乡试怕是有点难度。

徐晋和李浙两人正行到知之堂外,迎面便遇到一名书生失魂落魄地走过,衣衫凌乱,头发蓬松,一脸的生无可恋。

李浙连唤了两声,那名书生却仿佛聋了一般,眼神直直地从两人身边行过,脚步踉跄地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