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沸腾的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第1/2页)
作品:《学霸的黑科技系统免费阅读全文》用了大概三天的时间,star仿星器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完成了对实验数据的整理。
而与此同时,负责将这些数据汇总的陆舟,也完成了相关论文的写作,并且最终将这篇有三十多人署名的论文,投稿了《科学》期刊的编辑部。
就在他刚刚完成稿件投寄的时候,手机的铃声便响了起来。
拿起手机看了眼,只见是潘院士打来的,于是陆舟便按下了接通键。
而几乎是电话刚一接通,电话那头便传来了老潘充满笑意的声音。
“你这家伙可以啊,你这回可算是把老周的脸给打疼了。只把他这会儿正在头疼着,怎么吐出去的吐沫再咽回去吧。”
听到了这句话,陆舟靠在了办公椅上,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自己把脸凑过来了,这也能怪他吗?
不过就算他说是误伤,大概也不会有人信吧。
停顿了片刻,潘院士换上了认真的语气,继续说道:“说实话,原本听说你将第二次实验的目标定在三十分钟,我就已经够诧异的了。现在没想到我还是低估了你的本事,只怕就是德国人自己也没想到,他们的wega装置还能废物利用到这种程度吧。”
虽然时间只是翻了一倍,但这其中的难度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毫不夸张的说,单是这份成绩,他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已经将世界甩开一大截了。
“接下来呢?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
听到这个问题,陆舟淡淡笑了笑,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下一次,我打算玩真的。”
听到这句话,潘院士神色微微动容,用不敢相信的语气确认道。
“示范堆?”
握着手机的陆舟点了点头。
“没错。”
从陆舟那里听到了肯定的答复,电话那头的潘院士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在读音上,实验堆和示范堆似乎念起来很像,但却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前者只是能够满足等离子体实验最基本实验需求的实验装置,而后者则是要求实现从等离子体约束到聚变反应再到电能输出等一系列环节的示范反应装置。
不出意外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台示范堆都将成为华国,乃至全世界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样板工程。
毫不夸张的说,相比起后者,前者只能算玩具了。
虽然可控聚变研究的实验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各种实验堆层出不穷,但无论是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还是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研究所,都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完成可控核聚变的示范堆。
而关于示范堆的计划,也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各大研究机构的时间表上。
用不确信的语气,潘院士迟疑问道:“现在就开始造示范堆,会不会太早了?”
一小时的高密度等离子体磁约束实验虽然值得庆贺,但再怎么说,现在就开始搞这个示范堆,步子也迈的太大了点。
至少就他所了解到的信息而言,还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
听到电话那头的陆舟如此自信,他现在甚至都有点儿担心,这家伙是不是膨胀了。
对于潘院士的询问,陆舟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不会太早,很多东西可以边研究边做,不一定非得等到一切准备就绪才开始动工。更何况最关键的超导磁体和控制方案已经被我们解决了,第一壁的抗辐照材料,我相信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条件允许,我有八成以上的把握,能将这个示范堆给造出来。”
先想办法把反应堆的等离子体运行轨道、外场线圈、水冷偏滤器等等这些能造的装置给造出来,像是第一壁的包层材料这些在技术上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等到解决了之后再做出来并且装上去就行了。
不过这示范堆和实验堆的规格完全不一样,两者的成本也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而他手上的经费,也花的差不多了。
想到这里,陆舟的视线不由飘向了桌角的钢笔。
看来,又得写封信了。
……
对于其他人来说,在《自然》、《科学》这种世界级顶刊上投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对于陆舟来说,却并没有那么的困难。
哪怕不考虑他身上自带的诺贝尔奖光环与良好的学术声誉,以及他和《科学》编辑部过去的合作关系,光是可控核聚变这个单词背后的份量,就足以《科学》的编辑部认真对待了。
数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没有等候太长的时间,论文很快通过了审稿,并且成功在最新一期的《科学》上登刊。
而随着那篇论文的发表,当人们了解到发生在star装置上的奇迹之后,几乎整个等离子体物理学界都为之沸腾了。
一小时是什么概念?
就在一年前,各国托卡马克项目的研究,都还在以秒为单位的突破上较劲。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