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渐生悔意(第1/4页)
作品:《贞观大闲人免费听书》众将散去,李世民独自坐在帅帐内,盯着面前的地图发呆。
没过多久,常涂躬着身子悄悄走进帅帐,轻唤声惊醒了沉思中的李世民。
“陛下,奴婢适才去了一趟后方的军器监,抽查了十个震天雷,将它们拆开仔细查验,其中有两个受潮严重,多半是路途运输而致,其余的皆完好,其中的装药量基本一致,没有短少的迹象,奴婢又当场点爆了两个,其威力与辽东城大致相当,所以奴婢认为,攻城受阻并非震天雷的原因,东征之前火器局所伏的眼线也向奴婢禀报过,火器局内并无异象。”
李世民点点头:“看来牛进达所言不错,确实是杨万春加固了城墙,而非震天雷的原因,朕差点错怪了李素……”
常涂见李世民面色有些阴沉,也不多话,非常识趣地退下。
常涂退下后,李世民的心情愈发阴郁了,对李泰更是失望到极点,原以为这次带他出征,他能痛改前非,谁知在这等灭国之战的紧要关头他仍不忘耍弄小聪明,李世民曾经对他无比宠溺喜爱,然而一旦失望了,头脑便冷静下来,用冷静的目光再看这位曾经喜爱的皇子,顿觉他浑身上下处处是毛病,于是越看越失望。
将李泰这个人抛之脑后,李世民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
地图上画满了各种线条,代表着敌我兵力态势,线条犬牙交错,复杂难明,一如现在唐军的处境。
当李世民的目光盯在安市城的位置上时,脸色不由阴沉了许多。
攻克这座城池比他意料中的困难多了,别人常说骄纵自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骄纵自负,总觉得自己的任何决定都是正确的,可李世民这一次却分明感到自己错了,攻打安市城显然不是正确的选择,从渡辽河之战,到攻破辽东城,这期间有很多次机会让李世民可以重新选择,重新走回正确的道路上,仅仅李素的进谏就不下五次,可李世民却全都巧妙地避过了,一往无前地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
前途很黯淡,此刻的李世民甚至有了几分茫然失措的感觉,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不知道安市城将会拖住自己的脚步多久,更不知道后面还有怎样的凶险等着他。
脑海里再次浮现李素那张惫懒的脸庞,李世民嘴角绽出一丝不自觉的笑意。
很奇怪的一个人,这个年代讲究“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别人都是拼命的学本事,然后投效朝廷,说是爱国心也好,名利心也好,至少普世的价值观是都希望能当官封爵,偏偏李素却是个例外。
明明有着一身莫名其妙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本事,却打死也不肯入朝为官,还是李世民这个皇帝宽宏大量不跟小孩子计较,死皮赖脸似的给他封官封爵,这才将心不甘情不愿的李素拉进了朝堂,为帝王所用。
有了官爵的李素也从不肯老老实实做事应差,火器局的监正当得跟孩童过家家似的,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偷懒,偶尔觉得心里有点愧疚了,才装模作样出来应付一下差事,后来调入尚书省任都事也是,三天两头跟房玄龄请病假,回家就是睡觉吃饭,这种比隐士还隐士的惫懒性子,令李世民无数次气得牙痒痒。
后来李世民渐渐想通了,或许,这是李素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吧,懒散只是表象,他真正的意图是想告诉李世民,他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不会对社稷和皇权产生任何威胁。
真的是个很聪明的人,一身本事是其次,主要是他比谁都活得明白,他知道只有帝王不猜忌他,他才能平平安安活到寿终正寝,否则,无论做到多大的官,封多高的爵,终究只是一场镜花水月,转眼成空。所以他懂得躲避是非,懂得藏拙敛芒,这样的心境,许多活到快进棺材的老家伙都做不到。
想起李素,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愧色。
李素的见识无疑是很客观的,而且从李世民认识他到现在,李素对任何事的判断几乎没有错过,以往在长安时李世民能够纳谏如流,可是从东征开始,李素数次进谏都被他否决了,军国大事,否便否了,君臣之间闹点不愉快是常有的事,当年李世民和魏征之间闹的矛盾比现在更严重,魏征的固执和古板令李世民无数次生出杀机,直欲除之而后快。
这次东征之战里,李素的数次进谏李世民都没有采纳,这家伙也是傲气,心里不痛快了索性躲得远远的,根本不在他眼前晃悠了,不声不响躲到后方的后勤大军里,眼不见心不烦,前方打生打死,他却仍旧过着悠闲逍遥的小日子。
今日攻城失败后,李世民又想起了李素,事实给了李世民一记耳光,他隐隐觉得李素当初提的谏言是正确的,只是当时自己如同着了魔似的,一心只想拔掉安市城这根眼中钉,结果天不如人意,终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思绪越飘越远,李世民忽然没有继续看地图的心思了,于是站起身,朝帅帐外走去。
*************************************************************************
李素躺在自己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