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赑屃(第1/2页)
作品:《拣宝大家笔趣阁》毫疑问,这些东西应该是上个世纪时局动『乱』之中,被人掠夺或者盗卖海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藏家重视明清铜制佛像不同,海外的藏家显得更加注重唐宋以前的石头佛像。究其原因,应该是审美观的问题。或许在西方人眼中,只有石雕才是真正的艺术。比如说大卫雕像、断臂的维纳斯等等,这些举世闻名的珍宝,都是石头雕像。
所以中国的石雕佛像,在西方人的眼中,应该是比较亲切。
况且,魏晋时期,尤其是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佛教十分盛行。在贵族的顶力支持下,佛教徒们开始占山立寺,并且营造石窟。
经过一两百年的展,在隋唐年间,石头佛像的雕刻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了。造像的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公道,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有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而且体态自然伸展,具有很强的动感。
尤其是造像的衣饰,能够在坚硬的石头上雕刻出柔软如水的质感,手艺堪称一绝。只要不是瞎子,都能够看出石雕的精妙绝伦。加上西方人本来就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东西,所以在清末民国年间,各大寺院惨遭洗劫……
一尊尊雕像被运到了海外,有些存放在博物馆之中,有些则是落到一些大藏家的手里。显然,仓库之中佛像的来历,不外乎这两种原因。
经历多了,王观也没有什么愤慨,只是觉得叹惜罢了。当然,多多少少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如果……
凡事没有如果,王观微微摇头,轻步走到一个佛头脑旁边,只见佛头为束式高肉髻。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秀气,神情平静温雅。给人庄严的感觉。
不过,佛头体型很大,王观站在旁边比划一下,现佛头的高度已经过腰了。那么也可以试想。完整的佛像又该是有多么的巨大。或许就是由于佛像太大了,当年掠夺的人也搬运不了,干脆只砸下佛头带走。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只要去一些名山佛寺参观就知道了。在佛寺之中有许多当年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佛像。运气好的,只是断了脑袋而已,要是运气不好,身躯都碎裂了。
不过,也可以看得出来,仓库之中的这些石雕佛像保养得不错。看起来十分干净,而且没有任何风化的痕迹。尽管有些涨他人志气的嫌疑。但是也不可否认,在保护文物这一块,欧美达国家肯定走在中国前边。
这是必然的情况,论什么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谈什么动物保护,那纯粹是扯淡。文物的保护也是这样,经济不够达,条件跟不上,自然没办法保护。现在好多了,大家生活好了,富裕起来了,自然开始逐渐重视。
一口吃不成胖子,文物的保护也要一步一步来,想要一蹴而就,那也不现实。
这是题外话,反正看到这些石雕佛像,王观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相片,然后第一时间传给了钱老、周老等人。
见此情形,约翰先生也没有阻止的意思,反而乐见其成。片刻之后,钱老等人纷纷回信了,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把这些东西带回去。
对此,王观当然也想,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再打量两眼这些佛像,他就绕了过去,继续观看其他东西。
还真别说,在这个时候,王观真的觉得自己就在一家博物馆之中参观浏览。一排排过去,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又走过几排架子之后,王观突然停了下来。因为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一件东西,一件出乎意料的东西。看到东西的一瞬间,却是让他感到十分惊奇和意外,自然停下了脚步。
细看之下,东西却是一只乌龟,一只巨大的乌龟。
当然,这只乌龟是死的,确切的说,是一只乌龟的造像。只见乌龟甲背大概方圆两米,四肢微探出来,脑袋却半缩在甲壳之中,给人活灵活现的感觉。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龟甲,在龟甲的上面,却是有一块石碑。只要对于神话传说有点研究的人都知道,如果乌龟的背上多点什么东西,那么乌龟就不再是乌龟了。
如果多了一条蛇,那就玄武,要是多了一块石碑,那就叫赑屃。
赑屃,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古人对于大地认识有限,在他们的想象之中,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只大龟托着大地,才不至于沉没于水中。所以大家就把龟神圣化了,才有了玄武和赑屃的形象出现。
至于赑屃背上为什么要有石块,这自然也有它的来历,而且与治水的大禹扯上关系。
传说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治水的功迹,叫它驮着,沉重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