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舆论汹汹(第1/2页)
作品:《《大国重工》小说阅读》“看报纸了吗,韩国人让中国员工下跪呢!”
“握草,丫有几个钱就牛逼啊,我真恨自己当时不在现场,要不依我这暴脾气……”
“听说有个女记者上前去把那个韩国女老板打了。”
“打得好,哪家报社的,她那份报纸,老子订上十年的!”
“别说了,人家韩国人要求那个女记者道歉呢,听说还要判刑……”
“凭什么呀!我还真不信了,哪家法院敢这样判!”
“对了,那家韩国企业就是咱们市里那个大韩超市在榆北的连锁店……”
“居然是大韩超市,亏我前天还去买了东西呢!”
“是啊,我原本想今天去买东西的,现在决定不去了!”
“以后也不去了!”
“……”
浦江晨报在国内第一家报道了发生在榆北的事件,紧接着,另外几家副刊类媒体也进行了追踪报道,一时间在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包成明接到冯啸辰的指示,让公司在各地的信息员大肆散布小道消息,把一些媒体上不便公开的事情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了出去。这些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被添油加醋,安相秀被描述成了一个老电影里的地主婆形象,杜晓逸则自然就是仗义出手的女侠。至于榆北市政府,在这个故事里充当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成功地为大韩超市拉足了仇恨。
国家级媒体在这件事情上统一保持了沉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中韩友好依然是时下的主流,招商引资的政策也需要展现出投资商美好的一面。不过,宣传部门能够默许小媒体报道此事,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
“抵制大韩超市!”
“韩国超市滚出去!”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各个大韩超市入驻的城市都发生了抵制运动。运动的主力当然是各地的年轻人,有些大爷大妈们原本对此事并不了解,听到年轻人们介绍的情况,也都纷纷表示要争一口气,不能让韩国人骑到中国人头上来。时下中国的超市还很少,其主要的目标消费人群是各地的白领精英,这个群体相对要“理性”一些,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舆论,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暂时放弃大韩超市,以免在同龄人面前落个卖国的名声。
“什么,建陆分店营业额下降了60%!”
正呆在榆北向政府施压的李东赞接到属下从海东省会建陆市打来的电话,当时就傻眼了。明明是榆北的事情,怎么波及到海东去了呢?没等他回过神来,明州金钦市分店的告急电话也打过来了,说这两天的营业额降到了只剩下两成。接下来,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打进来了,全都是报告超市受到抵制的消息。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一则负面报道能够传播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广,实在是超出了李东赞的想象,这当然得益于包成明的强大执行力。按照冯啸辰的安排,辰宇信息公司这些年不以盈利为目的,一心只管跑马圈地,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上百个信息采集点,包成明一个电话,这些信息采集点的工作人员同时出动,效果比cctv还强。
超市是一个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企业,其品牌形象的重要性远比工厂要大得多。抵制超市的方法也更为容易,只要有几个人举着牌子站在超市外面,再喊几声口号,哪个打算进超市的人不会先去问个明白呢?民族情绪这种事,又是最讲究从众效应的,别的事情大家还能商榷一二,涉及到民族情绪问题,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东赞在电话里冲着下属吼道。
“总裁,主要是因为榆北那边的事情。”下属在电话里磕磕巴巴地报告道。
“难道是当地政府对我们采取了行动?”
“不,完全都是老百姓自发的。”
“那么,你们找政府帮忙调解没有?”
“找了,政府的官员也出面了,可是没用啊。那些老百姓脾气很大,连政府官员都挨了他们的骂。”
仿佛为了证实下属们反映的情况,各地政府官员的电话也打过来了。打电话的都是各城市分管经贸招商的副市长,或者就是当地的招商局长,总之都属于有头有脸的人物,以往也是和李东赞打过照面的,有一些交情。
电话一通,对方便开始道歉,说当地发生了这种不愉快的事件,政府正在尽最大努力进行协调,政府对待外商的态度是始终不变的,中韩友情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等到这些口水话说完,后面的内容就有些难听了。
那啥,李总裁啊,我们听说,贵超市在榆北的连锁店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事情,这件事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才导致了我们这里的百姓对大韩超市进行抵制。如果贵超市不能妥善解决榆北的事情,恐怕我们这里的民怨也是很难消除下去的。我们政府也是要考虑稳定的嘛,我们要为大韩超市说话,也总得有个由头不是?
“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们的错误,而是中方向我方管理人员挑衅所致,这一点请你们向当地的百姓说明。”李东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