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自相残杀(第1/2页)
作品:《《大国重工》小说阅读》“这事吧,让人怎么说好呢……”
阮福根皱起了眉头,脸上的表情说不上是想哭还是想笑,极其地纠结。
“我来说吧。”梁东明替阮福根接过了话头,说:“我们包了土地以后,从国内聘了一些农技师过来,主要是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田里的劳动肯定是要雇当地人做的。我们贴了招聘启事,给的工资相当于当地一般工人两倍的水平。我专门去他们的农村看过,他们这里的农民穷得很,一天给他们一美元,就足够他们一家人吃饱饭了,比成天在家里闲着要强得多。”
“然后呢?”冯啸辰问。
梁东明一摊手:“来应聘的人寥寥无几,那些当地黑人宁可饿肚子,也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工作。”
“这是为什么呢?”冯啸辰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梁东明说:“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啊。后来,那几个应聘来的黑人,刚干了两天,就找我要工资,我说还没到月底,不能发工资,他们就说先把他们这两天的工资借给他们用。我想着可能是他们家里有什么急用钱的事情,就给他们支了工资。结果,他们拿到工资就去买烟买酒,带着全家人下馆子吃饭。把钱花得一干二净,然后再回来上班,接着又要借工资。”
冯啸辰大致听明白了,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阮福根说:“老梁跟我们一说这个事情,我们就懂了。这里的人不像咱们中国人。咱们赚点小钱,总是想着细水长流,不能一下子花掉了,要存一点以防万一。他们这里的人,都是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米明日愁。他们荒着这么多地不愿意种,就是因为等不及收获的时候。我们招工说的是工资按月结算,他们也等不及,所以就不愿意来上班了。”
梁东明笑道:“我们明白了这点以后,就把招聘条件改了,规定工资日结,干一天就能拿一天的钱。结果一下子来了好几千人报名,而且干活都特别卖力,比我们在国内雇人还有干劲。”
“哈哈,原来是这样。”冯啸辰笑了起来,这种事情,他此前也听人说起过,只是没有特别留心。现在听阮福根他们一说,他才发现非洲人的确有这样的特点,如果能够投其所好,这些人其实也是很不错的劳动力。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资源诅咒”,大致是说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百姓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于是国家就没有了创新的动力,最终反而会沦为落后国家。
非洲的许多地方属于热带气候,植被丰富,人们光是采集野果就能够生存,从而也就养成了即时行乐的习惯。反观中国,人多地少,生存全靠土地的出产,一年辛苦劳作才能获得全家人的口粮,稍微耽误一点农时,就会挨饿。这样的地理条件导致中国人时刻都有危机感,不敢有所懈怠。这种习惯即便是到了工业时代,也仍然得以保留。
据国际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的储蓄率是全球最高的,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有人把这解释为中国人的“劣根性”,又说这是因为中国的体制无法保障医疗、养老,所以老百姓才不得不存钱。事实上,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美国的理财专家认为,个人应当拥有能够保证半年以上支出的储蓄,才是财务健康的表现,而大多数美国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非洲、南亚、拉美等地方的情况也是如此,资源越丰富的地方,经济反而越落后,这就是资源诅咒的魔力了。
说到这个程度,阮福根等人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他们雇佣当地黑人的趣事。据他们说,采取这种工资日结的方式之后,他们就不用发愁用工的问题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等着被招聘。一些人当天结算了工资之后,第二天就不来上班了,因为家里已经有了当天的口粮,只有等这些口粮吃完,他们才会重新来上班赚钱。阮福根他们现在也习惯了这种高流动性的用工方式,这些人不来上班,他们就雇其他人,等过两天,原来那批人又回来了,依然是熟面孔,连培训都用不着。
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如其他地区,但百姓也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吃饭穿衣,而是有了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使用手机。以这些黑人寅吃卯粮的习惯,自然是难以存下钱来买手机的。于是,阮福根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手机租赁的方法,规定只要农场上一天班,就可以获得手机一天的使用权,用满一年,手机就归对方所有。这样一个政策一推出来,应聘干活的人又多了一倍有余,而且工作的连续性也有了保障。
“我琢磨着,照这样做下去,用不了几年时间,这些人也能学会存钱的。”梁东明笑着评论说。
“如果真能让这些当地人学会存钱,你们可是功德无量啊。”冯啸辰感慨地说。
“是啊,如果我们能搞上这么十几年,二十几年,这个地方肯定会大变样的。”阮福根说。
冯啸辰看着阮福根,问:“怎么,老阮,事情有变化吗?”
冯啸辰这样问是不奇怪的,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情。阮福根他们绕了这么多弯子,跟冯啸辰说他们租借土地的事,显然不会是吃饱了没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