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维民所止(第1/2页)

作品:《儒道至圣笔趣阁无弹窗最新章节

直到中午,方运都没有下笔。

此次诗词的题材要求很普通,除了几乎必考的“边塞类”,还有“乡景”“勤学”和“送别”共四类,同时规定了六韵。

吃过午饭,方运才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写画画,最后终于决定写一首乡景类,并以包刀为韵,写下《忆乡》。

“河边伴青草……”

写完《忆乡》,方运把诗词放好,在厚厚的试卷中一张一张翻,五页之后,拿出经义题目。

方运仔细一看“维民所止”四字,脸上浮现一抹笑意,然后心中思索。

这“维民所止”若是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民居住的地方。出自《诗经玄鸟》,整句为“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是说商朝国土辽阔,人民安居乐业。

这四个字让方运想起华夏古国的典故。

满清之时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为维护皇权,大兴文字狱,凡是稍加影射满清,就抄家问斩,共有近两百起大案,仅乾隆年间就发生了一百三十起。这些文字狱中,真有反心之人不足一成,九成乃是冤案。

雍正年间,举人汪景祺曾撰文称年号带“正”的皇帝都不得善终,诅咒雍正和康熙,又与年羹尧勾结,结果被处死。

汪景祺若因反清而恨康熙雍正,乃是堂堂正正的义士,但汪景祺纯粹是泄私愤,哪怕在开明的后世也属于诽谤。但之后的“维民所止案”则是冤案。

汪景祺死后数年,江西学政查嗣庭出的经义试题中含“正”与“止”,犯了雍正的忌讳被严查,后被抄家问斩。

后人为讥讽雍正,便借《诗经》的“维民所止”为经义题,因为“雍正”二字去掉头,就是“维”和“止”。

方运想起清朝残酷的文字狱,又想到今日的圣元大陆,两个时代简直是两个极端。圣元大陆原本言论开放,但现在很多话已经不是言,而是骂,说话之人以伤人为目的,更有人暗中串联污蔑。

方运早就知道,庆国武国人一直在散布有关自己的谣言,但一直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造谣,直到听李文鹰说过一句话才明白。

“草观秀木,不见根深蒂固,恨其夺日月之光。虫鼠望象,不见四季奔忙,以为其争吞污物而巨。”

方运突然一笑,想起庆国有一个“乌云文会”,意在“污方运”,若不是亲耳听到宗午德说,甚至见过他们写的污蔑之辞,根本不相信天底下竟然有如此卑劣之人。

方运轻轻摇头,把所有杂念抛在脑后,专心解题。

“维民所止表面之意是人族居住之所,内在之意是人民安居乐业,但《诗经》原文前后两句却涉及商朝疆域。这篇经义若要得上等,必然要明白出题半圣真正的用意,仅仅这一步,就足以把秀才分出高下。”

“维民所止其意,若取下,则是人民安居;若取中,则是人族疆域永固,不为妖蛮侵略;若取上,则是人之所及皆为我人族疆域!先解其意,后破其题!”

破题之法有六,明破、暗破、顺破、逆破、正破和反破。也分为破意、破句或破字。

方运想了想,决定暗破其意,缓缓在草稿上写下破题之言。

“天命在人,然天无尽也!”

此句中以人代民,以天代止,是典型的暗破,而其中的“无尽”把“维民所止”前后两句的疆域都包容进去,但又没有跑题,因为破题的中心是“天命在人”。

天命在人是说人乃天地间最优秀的生灵,那么人民自然应该安居乐业,而天地无尽,所以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安居。

大儒能感应祸福,至诚之心可以前知,而写完此句,方运只觉心中大定,仿佛冥冥中契合了一种圣道,心神、文胆、文宫等高度的统一,全身的力量在这一刻全被调动,才气快速燃烧,文胆的力量不断在文宫内震荡。

方运看到,自己的文宫中竟然有无数金色大字飞舞,瞬间组成一篇众圣经典又瞬间消失,然后又组成新的圣文,不过眨眼间,所有众圣经典都在文宫中闪过。

那些所读过的书籍化为无形的力量,让方运的神念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强大。

破题之后就是接题。

方运继续书写接题,进一步解释自己的破题。

“夫天命者,以智论序,人为其上……”

方运先解释人为什么得天命,然后再深入讨论怎样才能算安居乐业。

方运先以自身为例,与杨玉环相依为命,贫寒心安,但有柳子诚出现,居所不安。然而等自己走出济县,到大源府直面柳子诚,居所反而安定。

接着,方运又以孔子下四海上妖界为例,并进一步阐述自己经义的核心论点,认为既然人族天命在身,那就应该开疆扩土,以“无尽之天”保护“有尽之住所”,利用最彻底的方式让人族安居乐业。

然后又引用孔子的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把“安居乐业”和“无尽之天”统一起来。

这是经义,关注的是宏观大局,到此为止即可。若是写策论,方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