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章 评奖季(第1/2页)
作品:《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小说》开完研讨会,沈奇跟一些学者专家互换了名片。
其中来自华盛顿的一位先生跟沈奇聊了很久,他不属于常春藤八所大学中的任何一所。
“所以你具备参选福特奖的资格,恭喜你,沈先生!”白人中年男子说到。
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拉马努金奖、克劳福特奖、费马奖、柯尔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沈奇听说过不少数学奖项,唯独没听过福特奖。
如果不是这位先生名片上写着“美国数学协会”,沈奇是不会跟他聊这么久的。
但不管如何,能多拿一个奖算一个,沈奇礼貌客气的询问:“请问兰道尔先生,参选福特奖的资格,具体是什么呢?”
“发表高水平数学论文,而你,做到了。”兰道尔先生说到。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兰道尔先生。”沈奇跟兰道尔握手。
兰道尔补充说明:“参选费用为两万美金,如果最终遗憾的没能获奖,我们将全额退还你两万美金。”
“还需要先交钱?”沈奇莫名惊诧,你们美国数学协会这手法,跟一些诈骗机构如出一辙啊。
兰道尔理所当然的说到:“竞选美国总统也得先花钱,选不上还不给退钱呢。”
“好的,我明白了,再见。”沈奇告辞离去。
兰道尔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喊到:“给我电话!”
回到普林斯顿,沈奇在网上查了查,美国数学协会位于华盛顿,这个机构肯定是个正规机构,他们设置了不少奖项,从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到国际性的数学奖项都有。
福特奖设立于1964年,为纪念美国数学会前主席福特先生而设,每年颁发若干名,是个国际性的正规数学奖项。
只是先交钱再评选福特奖,让沈奇觉得不爽。
两万美金不是个小数目,也给人一种花钱买奖的耻辱感。
穆勒教授不赞同沈奇的观点:“这并没有什么耻辱的,我曾在1999年获得过福特奖,当时的参选费用是三万美金。最近美国经济形势不好,福特奖的参选费用下调到两万美金。”
是哦,好像是的,沈奇回忆起来了,在穆勒教授的个人简介中,写到“曾获得过德国科学进步奖、莱布尼茨奖、福特奖”。
“美国就是这样,这是个无比现实的国家。唯独普林斯顿,是真正的圣地。”穆勒教授说到,“但是,并非花钱就一定能‘买’到福特奖,最终的评选标准还是看参选者的论文质量。我可以批给你两万美金的学术资金,如果你想参与福特奖的角逐。”
“那我试试吧。”沈奇一看公家出钱给他个参选福特奖的机会,那只能勉为其难了。
普林斯顿是一所私立大学,有一部分科研资金来自美国政府资助,沈奇也不知道穆勒教授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的具体渠道,就当它是美国公家的钱吧。
美国政府的钱不花白不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沈奇决定参与福特奖的竞争,不光是为了数学,更加是为了世界和平。
于是一个德国老头,一个中国年轻人,花掉了美国政府的两万美金。
这两万美金作为普林斯顿研究团队的评奖资金,以支票形式寄给了美国数学协会,符合美国政府、相关学术机构及普林斯顿大学的规定。
在今年年底,沈奇同时入围陈省身数学奖、福特奖的候选人名单,他进入了一个“评奖季”。
……
中国,首都,中华数学会。
本届陈省身数学奖的评选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陈省身数学奖设立于1986年,两年一届。
每届有两位年轻数学研究者获此殊荣,国籍必须是中国。
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企业家捐资,组织方是中华数学会。
这是个大事,中华数学会的会长亲自参与候选人甄别工作。
评审专家组经过公平公正、严谨认真的两轮筛选,将一份名单递到中国数学会会长面前。
名单中有四个名字,现在进入了四选二阶段,其中的两人将获得本届陈省身数学奖。
盯着这份四选二名单,及候选人的详细资料,会长陷入了沉思,犹豫不决。
“黄维峰,复旦数学系正教授,39岁,mit数学博士学位。”
“何林,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36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于晓磊,浙大数学系副教授,32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沈奇,普林斯顿数学系研究生,21岁,本科就读于燕大数学系。”
“燕大帮真的是厉害,四个候选人中的三个都有燕大背景。”会长本科毕业于武大数学系,在水木大学读完研究生和博士。
“会长,我们评选的标准不看背景,只看水平和贡献。”专家组长说到。
“当然,我相信专家组的专业眼光和学术公正性,这个沈奇有点意思,这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