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一艘船,一个帝国(第1/2页)

作品:《唐朝小闲人电视剧

“你说得虽不无道理---。”

武媚娘沉吟片刻,又道:“可是仅凭如此,只怕是不能够的。”

韩艺点头笑道:“皇后说得是,光凭这一点,当然是不能够的,不过这一点尤为关键,因为若不废除这种制度上的缺陷,那其它的也就无从谈起。这事在人为,再高明的办法,也得有人去执行,想要在这种制度基础上,去令漕运变得更好,臣以为那都是无稽之谈,这也是臣为什么希望废除漕运,而非是改变。”

只要是这种运作模式,必定会产生大量的浪费,以及对于百姓的剥削。

朝廷的政令是对的,只是要将粮食运往长安,得维持朝廷的运作,但是政令一下,朝廷没法控制地方上的官员会如何利用这政令。

武媚娘点点头,道:“就算如你所愿,废除漕运,那之后又该怎么做呢?”

韩艺道:“那就简单多了,交予商人就是了。”

“交予商人,只怕成本会更高吧。”

“这物依稀为贵---。”

不等韩艺将话说完,武媚娘便好奇道:“这与物以稀为贵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韩艺解释道:“漕运只运送漕粮和贡品,换而言之,漕运是唯一为朝廷服务的船队,不管任何事物,一旦变成了唯一,那么自然就价格不菲。如果交予商人的话,那不是唯一的,当河道上的货船是日夜不停的穿梭,那么运送的费用自然变得便宜了许多。好比说,如果有每年有一千万艘船来回于运河上,而需要运用的粮食是一百万石,那么平均每艘船所运送的粮食不过十石而已,就算免费让他们送,他们也会愿意的。”

武媚娘没好气道:“可也得有一千万艘船呀。”

“这只是一个比方而已。”

韩艺讪讪一笑,道:“随着南北贸易与西北贸易的开始,各地的商船势必会大幅度的增加,漕运将会显得多余,商船每到长安一趟,运送少许粮食,日日夜夜,不休不止,一年下来,这个数量足够比如今多出二十倍。除此之外,漕运还是有一个弊端,如今的漕运只是两点一线,就是起点与终点,可是这样的话,耗时久,极大的损耗人力和物力,而商船得话就可以避免这一点,可以四五点连城一线,逐段逐段运送。好比说一个人跑一万步,是永远比不上一百个人跑一万步的。而且,当距离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虽然只是一个人,但是你为此花的钱,一定会比你请一百个人要多。”

武媚娘听得也是似懂非懂,但是这不重要,作为一个统治者,她并不需要知道每一个细节,她只需要知道韩艺的这个计划是虚是实。

她与李治都担心这一点,因为韩艺说得太夸张了,难以置信,是不是有别得目的,还是,这压根就是套。

可如今看来,韩艺好像真的挺有把握的,那么他就真有可能将漕运给废除了。武媚娘沉吟半响,道:“可是漕运对于朝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军粮都得依靠漕运,将此等重要的事交于商人,你认为这合适吗?”

韩艺道:“还是那句话,这物以稀为贵,如今的漕运是唯一为朝廷运送粮食的船队,故此显得弥足珍贵,可是等到万千商人为朝廷运送粮食的时候,那么就会显得稀松平常,就如同呼吸一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只是一笔买卖而已。

另外,朝廷只是将运送粮食的任务交于商人,而不是将权力交于商人,这规矩还是朝廷来定,这就好比,朝廷也不需要让每个百姓来朝中做官,百姓只是百姓,用律法去约束他们就好了。

河运也是如此,运送粮食的是商人,但是朝廷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部门,或则直接调派皇家警察去河道上监视,亦或者在码头上设立相关部门,检查来往的货物,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管控,如果是漕运的话,大家都是官,反而朝廷不好去监督。”

武媚娘稍稍点头,思忖半响,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没有人这么做过,谁也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这不是你家的买卖,犯再大的错误,也只是损失一点钱,这是国家大事,你可得慎重考虑啊。”

韩艺道:“还请皇后放心,臣没有打算一朝就废除漕运,臣之所以要求三年,就是希望在这三年间逐渐减少漕运的规模,一步步废除漕运。”

武媚娘微微瞧了眼韩艺,沉吟片刻,突然道:“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韩艺愣了愣,突然双目一睁,立刻明白过来,小声道:“皇后的意思莫不是希望迁都于洛阳。”

武媚娘道:“这样不就能够一劳永逸了吗。”

韩艺道:“皇后,就地理位置而言,长安、洛阳是各有利弊,单说漕运,的确洛阳更加方便一些。可是臣看来,此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粮食可以改变的。皇后可不要忘记,全国上下有一半的府兵都在关中地区,再加上西北边多出那么大一块地,如果京师东移的话,会削弱朝廷对西北的掌控。”

武媚娘沉吟半响,道:“如此说来,这是不可能的?”

韩艺道:“那倒不是,只不过不能着急,需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