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孔子看不起农夫?!(第1/3页)
作品:《回到山沟去种田二子笔趣阁》第六百九十九章孔子看不起农夫?!
“你带人去浙江,首先要从这个问起,春秋时期吴越铸剑师断料,到底是通过眼观呢?掂重呢?火烧呢?甚至是品尝呢?或者有其它匪夷所思的办法?这是铸剑的基础,是细节上的功夫。要拍好电影,写好文章,细节上的功夫不能漏。”
小准喃喃地说道:“那这电影拍下来,都可以当考古纪录片放bbc去了……”
李君阁说道:“要是你这片子能放bbc去,那你这文明传播者的身份就坐实了。”
小准说道:“这样的文明传播者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费力不讨好的冤大头?”
梁慧丽扑哧一声笑了:“小准,阿音和二皮在无人岛上费力不讨好做的那些,不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吗?你应该向他们看齐。”
小准鄙夷地说道:“他?切!还不是费尽花招讨阿音开心!我要信他是为了传播中华文明!”
第二天送走剧组一行人,这时间就快翻过六月了,娃子们眼看要放假,李君阁准备去祠堂和四爷爷商量下暑期的安排。
就听四爷爷在祠堂里对着摄像头授课。
因为有哥大学子旁听,所以四爷爷偶尔会加入一些讨论和回答留言的内容。
就听四爷爷说道:“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国学不是儒学,儒学只是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门类入手,经,史,子,集,甚至笔记,小说,都可以,以兴趣为老师,一步步精深国学修为。
不过有网友提到说孔夫子看不起农民,鄙视劳动。今天我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网上的这种言论很多,其证据主要来自两条记录。
其一是《论语•卫灵公》记载:‘子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耕田,也免不了有饿肚子的时候;而读书嘛,是可以得到俸禄的哟。’
这就是孔子抬高读书人,看不起劳动人民的证据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打开论语翻看原文,哦,原文其实是这样的。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哎呀,原来原文里边,还有一个脑袋和一条尾巴。
那现在这话就得换个意思来理解了,孔子说:‘君子只谋求行道,不谋求衣食。因为耕田嘛,免不了也有饿肚子的时候;而通过学习,就可以寻找到道,可以得到相应的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而不担心贫穷。’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会作为孔子看不起农民的依据,这话其实是说明孔子对治政者求道的要求,只是用耕地来打了一个比方而已。
我们首先看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所谓君子是什么,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当权者和辅佐他们的施政者,是知识的掌握者,是因掌握知识而产生了精神修养和道德追求的人。
有了这个底子,我们再来看文义,这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和粮食直接打交道的人,也有吃不上粮食的时候,这话有什么毛病呢?要是孔子换一句话,变成‘织者,冻在其中也。’是不是又该说孔子看不起手工艺人了?
孔子这句话,其实只是想教育当政者,眼光应该放得高远一点。作为领导者,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追求,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施政。
谋道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解决了,谋食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即使贫穷,那也是暂时的。
可如果只把眼光钉在经济利益上,那迟早还是会遇到问题。
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那句话:‘思想问题是大问题。’
大家现在回去看全文,是不是这个意思?因此我想劝劝大家,不要拿着别人的观点当做自己的观点。道听途说的东西,先存疑,再自己研究查实,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我现在说的,就不一定就全对吗?不见得。大家同样可以存疑,再自己去研究,得到自己的结论,这才是读书人‘求真’的本意。
我们再来说下一个所谓证据,很多人还喜欢引用的一段是《论语•子路》里边的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这话听起来,真像是孔子认为樊迟问种地的事情,孔子不会,于是恼羞成怒骂他。
可真是这意思吗?如果你打开论语,会发现原话是这样。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哎呀,又有一个长尾巴。
这才是原话。上位者崇尚道义,老百姓自己就来了。不用靠丰衣足食吸引他们,因为政治正确,他们自己就能创造财富,这就跟之前讲的意思相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