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自古谁能辨忠逆?(第1/2页)

作品:《七月新番春秋我为王

“臣不单会望气,还能识人面相,当初臣来到淮南,先隐匿于街巷,待主君路过时,窥探主君容貌。却见主君面丰耳正,双臂修长,须直而密,鼻梁如鸟喙,此乃凤颜,嘴阔有力,神韵内收,精气极旺,有气吞山河之气魄,此乃王侯之相也。主君的面相,颇似当年的晋文公,虽然前半生多有坎坷,但后半生当顺风顺水,尊贵无比!也因如此,臣才愿意投入到主君幕下效犬马之劳。”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今日主君又途径此地,见紫气西来。要知道,这冶邑除却风水极佳外,虽然看上去很小,但主君请看,大江当其前,西有石头山为屏障,东有金陵山为倚重,凭高据深,形势独胜,是作为都城的好地方!君乃游凤,恰遇霸王之宅,这不是巧合,是昊天的安排啊!”

高赦在滔滔不绝地蛊惑着白公胜,但白公胜似乎不为所动,冷笑道:“子置,以你的谋略,当不至于劝我学当年周携王起兵自立之事吧?”

周携王是周宣王次子,在骊山之难后周平王东迁,他却留在宗周,自立为王,与周室分庭抗礼,造成了两个周王并立十余年的局面,最后被晋文侯所杀。

白公胜不是傻子,虽然他坐拥淮南、群舒、丹阳三四十万人口,水陆兵卒三万,但相对于整个楚国而言,依旧十分弱小。更何况他的地盘北有强赵,东南两面有勾践,在这里割据自立,无异于四面受敌,自寻死路,若是高赦用这么漏洞百出的计谋来劝他,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

“汝究竟是何人,竟欲置我为死地!”

白公胜的剑应声出鞘,横在了高赦的脖颈前。

谁料高赦面对闪烁寒光的利刃,却浑然不惧,反倒向前走了一步,笑道:“臣的心是红是黑,主君莫不如亲自剖开看看?但臣就算要死于此地,也得将话说完。若是单凭淮南,自然不可,但若主君成了楚国的王呢!?”

白公胜一愣,高赦却已经抓住机会说了下去。

“郢都捱不过国人对主君的爱戴和敬仰,不得已召主君入郢为左尹,倘若主君以为这样便是顺利推行淮南的新法,那便大错特错了。主君想必早已认识到,郢都的贵人们已经腐朽不堪,依附在楚国身上喝了几百年血,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手头的利益又岂能说放弃就放弃?主君入郢后,必然会面临重重阻力,与芈姓贵人们起无数冲突,若是闹大了,令尹也不得不在主君和楚国的亲贵之间做抉择,到时候,变法一事必然功败垂成!”

“楚国的朝堂,已经从头到尾烂了,唯独淮南这片枝叶在主君主事下还是崭新的,倘若主君能移花接木,取而代之,成为楚国的王,如此方能让楚国重现生机!”

白公胜将剑收了,沉吟不语,高赦继续鼓动道:“依臣看来,主君不如借口献俘,带着大军归郢,然后伺机控制楚王,尽杀楚国旧贵,再逼迫令尹、司马行废立之事,正式称王。主君本来就是故太子之子,楚平王嫡长孙,既然昭王一系幼弱无能,主君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何不可?如此一来,则楚国内外均为主君之壤土,可以做的事情,岂不是比区区县公、小小左尹更多?”

“到时候继续以江汉为基础,推行新法,同时开始经营冶邑,在这里建立一个陪都。这冶邑外连江淮,内控湖海,舟车便利,田野沃饶,实为东南要会,经营四方之本,到时候郢都为头,冶邑为尾,整条大江乃至于江东越国都将为主君所有。也只有整合南方,主君方能与赵侯平起平坐啊!到时候西引荆楚之固,东集吴会之粟,以赵国之强,也不敢贸然行兼并之计。”

白公胜缄默良久,左思右想后,依然对高赦的计策嗤之以鼻,认为风险太大。

“按你所说,纵使侥幸成功,楚国至少要陷入数年大乱,赵无恤哪能如此好心,给我留出如此长的时间?到时候兄弟阋墙,外辱已至,我便是楚国的千古罪人!”

他的声音很大,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何况我王孙胜之志,仅仅是做一位如同孙叔敖一般的好令尹,让楚国恢复强盛,而不是要做居心叵测的斗椒!”

斗椒是楚国最大的公族“若敖氏”的族长,若敖氏的斗、成两家世代为令尹,几乎控制了楚国上下权柄,以至于楚庄王继位之初只能装作荒淫无度,三年不飞,三年不鸣。其中斗椒在楚庄王九年杀死政敌司马蔿贾后,知道楚王必然不会姑息他,遂率若敖氏族人发动叛乱,企图颠覆王权。叛军人多势众,席卷小半个楚国,斗椒也身先士卒,他的箭矢都射到楚庄王车上了,但最终被楚庄王镇定自若的指挥击败,若敖氏族几乎尽灭。

自此之后,楚国的公族被赶出了权力中心,令尹、司马开始进入王子王孙更替担任的时期,但公族贵族们离开朝堂后,却在地方扎根,楚灵王虽然试图翦除却失败,楚平王靠着地方贵族的力量夺得王位,开始纵容他们,遂成尾大不掉之势。

白公胜这是在表示,自己绝不会行叛乱之事!

他揪着高赦的衣襟,厉声勒令道:“今日的谋逆之计,我左耳进右耳出,汝不可再言,否则,我手里的剑决不轻饶你!”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