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宣传不分真假(第1/2页)
作品:《山沟皇帝全集》礼部对于第一份大唐朝报,是保持了相当谨慎的态度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这可不是之前的邸报,只在官方内部流传,外面的普通人根本就无法接触到。
大唐朝报一旦刊发,那可是面向整个天下的,大唐内部的官员们不用说了,肯定是会订阅,以了解朝廷上的动向,社会上的精英阶层,也就是那些读书人、地主、商人等人也是会看的,他们需要从这一份公开的朝报里了解到大唐王朝的政策动向。
甚至是普通民众,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会通过那些读报人来了解朝报上的内容,因为上面的内容同样和他们息息相关系。
甚至这些朝报都会流传到伪明控制区里传阅。
关系如此重大的朝报,也是由不得礼部不谨慎,他们光光是为了第一期应当采用什么内容,文章该由什么人主笔,里面应该透露出什么信息都是经过反复讨论。
而到了最后,不仅仅是礼部,甚至是整个内阁方面都是参与了进来,即便是陆军和海军也是想要插一脚,想要借此扩大军方在民间的宣传力度,增加影响力。
到了最后,朝报的主办,甚至都是成为了一个朝堂上的政治博弈,各大部门都是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而谁都想要在这份向全天下刊发,并且极有可能引起极大反响的朝报上获得一足之地。
为什么会争夺?
因为这第一份朝报会是什么样子的,基本上就可以定型为以后的朝报也会是什么样子的,因此第一期朝报上有什么内容,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经过各方讨论后,一致确定,以之前李轩视察肇庆兵工厂的题材作为头版,这篇文章,将会由整个大唐王朝内部里文章功夫最了得,礼部右侍郎沈贺荣主笔。
这个沈贺荣可不简单,此人乃是江南贫寒之家出身,自幼便是天赋过人,在科举场上可是连战连捷,年仅二十六岁便是博得了一甲进士的功名,排名第三,也就是俗称的探花。
随即按照惯例进入伪明翰林院,在翰林院里干的风生水起,熬了七八年后,眼看着就有机会一步登天,甚至高升为侍郎、尚书这个级别的高官了,但是前两年站队失败,还得罪了当朝内阁大佬,结果就是被人一脚踢出了翰林院,贬到了广东担任右参政。
换句话说,他在翰林院这个养望重地里,政斗失败,从而被贬的!
带着满腹怨气到广东后,恰逢伪唐崛起,不用多久两广陷落,他本来也是准备跟着其他官员士绅们出逃的,奈何没跑掉,最后被抓了俘虏。
一开始他还是颇有骨气,但是被软禁了几个月后,又是被一群同为降官的频繁劝说,加上大唐王朝出手丰厚,只要他愿意反正,一个国子监祭酒就是他的了。
最后他还是没有忍住投了贼,当了几个月国子监祭酒后,就是升任礼部右侍郎,成为大唐王朝里的数十名高官之一。
虽然说大唐王朝前后共有十三部,还有其他众多直属机构,这正三品的侍郎没有明王朝那边这么值钱,但好歹也是侍郎呢,以前沈贺荣在明王朝那边奋斗了一辈子,都是没能跨过这一门槛,但是现在投了贼后,却是实现了心中夙愿。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可是礼部侍郎,不管是在大唐还是在明王朝那边,都是属于清贵养望的职务,所以一开始投贼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有根刺的,但是现在,他早已经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唐臣子。
至于家族什么的,早在他被俘后,朝廷那边就已经是派人到江南他的家人全部下狱!
在明王朝那边,,城池失陷后,官员不管是降贼或者是被俘虏又或者是逃跑,其实都是差不多没好下场,只不过是处理的严重与否,比如说降贼的,绝对是抄家灭族的,被俘虏的,谁知道你是被俘虏还是投降啊,不管怎么说,气节肯定是丢了,所以也会革职法办,位置高的家人也会下狱、流放。
逃跑好一点,顶多就是砍头外加一个抄家,不过家人的性命还是能保全的。
城池失陷后,明王朝的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们要想保全家人,其实只有两条路:自杀,战死!
没有第三条路!
朝政失败、家人被下狱,这也是沈贺荣最后反正,彻底投贼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探花郎,那文笔功夫自然是相当了得的,很快,他亲笔写的头版文章就是被礼部以及内阁的其他重臣们传阅了。
一个个都是赞叹不已!
有多好呢?好到柳八苟这个内阁首辅都看不懂到底好在那!
没办法,柳八苟虽然平日里以读书人自诩,但是谁都知道,他其实是个道士出身,这文章水平顶多也就和那些老龄童生差不多,让他去分析一篇探花郎的文章利弊,那可真是为难他了。
不仅仅是沈贺荣说出来的文章让一片人叫号,其他准备刊登在第一期朝报上的文章,也都是出自大家,嗯,清一色都是由伪明降官出身的官员们所主笔的。
没办法,大唐王朝自身的官员那文化水平还真不咋地,柳八苟、钱梦久、王文华就是三个最典型的例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