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天子驾十二(第1/2页)

作品:《山沟皇帝免费阅读

大唐的马车行业,可算不上古板,他们也是一直走在时代的浪潮上,最早应用弹簧的,除了燧发枪外,可就是马车了!

这些年大唐的马车技术其实也是进步非常大,一开始只是木结构车辆,但是现在,很多马车的主要结构其实都是钢铁。

尤其是金陵马车公司,为皇室打造的一系列新型皇室马车,基本都是采用钢铁为主要结构。

其中专门为圣天子打造的十二马的御驾,重量达到了六吨,由多排一共十二匹马拖拉,仅仅是随同控制挽马的骑手就有六人之多,顺口提一下,并不是说非得需要这么多马拉,哪怕是五吨的车重,但是六匹马也够了,顶多八匹,九匹。

之所以用十二匹马,纯粹是为了体现大唐圣天子的特殊性。

以前的时候,都说什么天子驾六,但是大唐圣天子岂是古代那些帝皇能够相提并论的,如果也用六匹马的话,怎么体现圣天子超越三皇五帝的地位?

所以必须更多马,但是太多马也不好安排,最后选了个始终的十二马方案。

所以在大唐虽然依旧遵循周礼,搞天子驾六,诸王驾五,其余驾四,但是圣天子不在此列,圣天子驾十二。

所以这辆特殊,一般出席重大场合的时候才使用的马车,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是先确定了十二马的方案,然后再设计车身的。

因为车身庞大,而且有着大量的装饰,虽然很多结构都是黄金,木头,同时为了不显得那么的笨重,因此设计难度,尤其是承重设计是难度很大的。

为了解决核心结构的承重问题,核心承重结构都是江南钢铁公司最新的合金钢。

大唐的马车发展,一直都是与时俱进的,不会说固步自封,要不然的话根本不会发现出来如今遍及大唐社会每个角落的马车。

如今的马车产业已经是非常完善了,整个帝国有着无数的马车厂商,有些是中大型企业,而有些只是一些小作坊。

这些人面对汽车的出现,反应不一。

有些人看到了机会,一个马车升级转型的机会,而有些人看到了危机,觉得汽车会冲击马车产业,最后导致自己破产之类的。

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些人开始说阴阳怪气的话,就和当年有些人在蒸汽机出现的时候反对蒸汽机一样,不过这些人的反对基本没啥用处,因为官方肯定不会反对,顶多就是民间的相关利益产业反对一二。

至于官方,向来是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

当你知道大唐的贵族体系里,有着科研贵族这么一个东西,很多顶级科学家都是贵族,其中不乏伯爵、侯爵甚至公爵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大唐官方在支持科学这一道路上,已经是一去不回头,甚至都无法扭转了。

当一项事务和利益阶层结合起来的时候,除非彻底打破现有的利益阶层结构,不然是别指望能够打破该项事务的发展了。

汽车在面试之后,第一时间就获得了支持,而不是和地球原时空那样受到诸多限制,这就是因为大唐整个社会体系的特殊性。

这种大环境下,部分看的更透的马车厂商已经是琢磨着主动融入进去了。

于是乎,帝国最大的马车生产企业,金陵马车公司就是悄然找到了皇家理工学院,拿到了汽油发动机的专利授权,准备搞他们的汽车了。

马车公司搞汽车,这也是符合技术发展的的,同时也能够给庞大的马车产业一个顺利升级转型的路子。

避免整个马车行业大规模的动荡。

毕竟大唐发展马车数十年,而马车已经是深入到了大唐社会的每个角落,马车的相关从业者是非常多的。

大唐搞的现代化马车,从一开始作为载重货车使用,后续军用的四轮载重马车更是典型。

后来则是普遍成为载客使用,乃至到私人民用,最后又演变为马拉轨道车辆,最后甚至演变为火车。

如今火车的轨距,那可就是根据当年的马车轨道车辆的轨距而制定的。

在如今的大唐社会里,马车是作为最重要的两种陆地交通工具之一,承担了巨大的任务。

大唐的陆地运输体系里,甭管是货运还是客运,中短途用马车,长途用火车已经是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为了让马车更好的行走,大唐甚至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搞路面硬化,以至于现在出现水泥官道或沥青官道,松江府的那一条上百公里的高等级沥青马路,就是马车运输在帝国运输体系里重要性的象征。

当年开始修这条沥青马路,可不是为了跑汽车的,而是为了跑马车的。

在江南道部分地区,尤其是松江府内的主要道路都已经是完成了水泥化或者沥青化,众多马车穿梭运输各种商品。

马车的巨大影响力,也是直接影响到了到了中原汽车公司和杭州动力机械公司,都是不约而同的以现有的四轮马车作为基础来制造汽车。

这也是两款车为什么带有浓郁的马车风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