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临高要办工业区(第1/2页)
作品:《山沟帝王》琼州府作为岛屿,虽然说琼州海峡并不大,但是说到底还是隔了一条海峡,而且岛屿上的人口不多,而且其中很多一部分还是黎民,他们很多人都是生活在琼州岛的身处,基本不和琼州岛沿海地区的人来往。
人口总量不多,而且农业发展的也不算好,所以地方经济自然就不怎么好,收税都是收不上来多少,这没有税收,地方财政就没钱啊!
琼州府几个县,一年税收全部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两银子左右,而其中的琼州府城就是占据了大半,因为府城那边靠近琼州海峡,同时也是琼州道上主要的港口,会有过往的船只靠岸,继而带动了经济,所以状况好稍微好一些。
但是其他几个县全都是穷的叮当响!
偌大一个琼州府,一年税收也就那么十几万两银子,其中大半还得上缴国库以及省财政,留给他们琼州府地方财政的也就那么几万两银子而已。
这个数字,和其他经济比较好的地区比起来,那简直是差距大了,江南那边随便一个府,税收都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松江府的税收,更是能够达到三百多万。
可想而知,琼州府当发现可以对二九渔业公司收税的时候,是有多么的激动!
一个二九渔业公司,贡献的税收就能够和以往整个府的税收比肩!
临高县令冯凯隆看吕平方的眼神,那就是跟看财神爷没有什么差别!
这可是十几万税收的,更不要说二九渔业公司还会直接、间接的带动地方上的就业,乃是带动整个临高县的经济发展。
这要是趁机把临高的经济盘活了,再搞多几家工厂的话,对于他冯凯隆而言,那就是巨大的政绩,升官那是分分钟的事。
如今的大唐王朝,虽然还没有喊出什么经济挂帅的口号,但是对于地方官员们而言,民生经济依旧是非常的重要,做好了就是一大政绩。
目前大唐王朝,对地方官员,尤其是县令,知州、知府这三个级别的地方一把手,要求可是相当高的,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持地方稳定!
这一点和历代王朝差不多,谁的地盘上如果民不聊生,闹出什么乱子来,地方官员可是要完蛋的。
再次,则是教化,何为教化?四个字来形容:忠君教育!
具体就是培养士绅以及普通民众们对朝廷的认同感,对万古圣君的忠诚!
当然了,还有什么孝道、文风昌盛之类的细节。
而稳定和教化再过来,那就是民生了!
民生,说白了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管是发展农业也好,发展工业也好,总是就是要让民众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让百姓们稳定生活。
人们活得下去,乃至生活的更好了,自然不会有事没事就进山当土匪,玩造反,毕竟能好好的活着,谁也不愿意去冒险造反啊。
因此,发展民生经济,其实也是有维持地方稳定的作用!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王朝花钱的地方多了去,对税收的依赖是非常严重的,而要想收税,地方经济就得上去啊。
比如说临高县,如果没有二九渔业公司,撑死了也就一年收几万两银子税收,但是现在呢,有了二九渔业公司,冯凯隆琢磨着,一年的税收有希望突破二十万两银子。
这可是二十万两银子呢!
除了那些上等富县,可没几个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甚至是江南那边的传统农业大县,也不是说能够达到就达到的。
到时候临高县就能够获得大量的地税收入,哪怕经过国税、省财政、府财政三级扣除后,临高县这里所剩下的地税,估计也能有一两万银子。
有了这个钱,能办很多事了。
比如说把县城里的道路翻修翻修,再比如说补贴农户开荒,再比如说再扶持扶持,争取能不能再搞几个工厂出来。
送走了吕平方后,冯凯隆在县衙门里把下属的官员们都是给集中了起来,干什么,开会!
开会干什么,就是琢磨着怎么花钱!
按照冯凯隆的预估,到时候留在县里的地税收入,少的话估计有一万五千两,多的话兴许能够有两万两银子。
别看一两万的不起眼,但是对于这么一个穷县而言,却是一笔大款了,这笔钱不能乱花,必须用到刀刃上!
嗯,实际上他们也不敢乱花,更不敢贪污,督察院的人一年到头都是盯着这些地方官员呢,对于督察院的官员们而言,平时对普通案件提供公诉,除非是大案要案,不然的话,对仕途的帮助有限,因为那是他们的本质工作,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得完蛋了。
要想快速的升官?
根据督察院内部的经验,有三个捷径可以走:
第一条,上面有人,这一条不用说了,不管是在督察院还是在其他机构,那都是潜规则了,背靠大佬的话,升迁总是更容易的,甭管背后的这个大佬是因为你是人才赏识你,还是说因为亲友关系对于特殊关照,效果都差不多,然而背后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