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箭在弦上(第1/3页)

作品:《唐朝小闲人笔趣阁无弹窗

其实他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期待新政的到来吗?

这个还真不一定。

印花税这个税制,其实对于每个阶层都有着一定的杀伤力,比均田制那是要狠的多,至少均田制对于富人那真是非常完美的税制。我就算再有钱,我也只需要缴纳一个普通百姓的税,这税只跟人头有关系,跟我的财富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地主是如此,对于富商也是如此,这在贞观时期,当然行得通,因为贞观时期大家都非常穷,贫富差距不大,但是如今就行不通,随着土地的兼并,商人的崛起,要还这么来,自然是不行的。

虽然韩艺强调印花税也不会很高,但毕竟是按比例算的,就算千分之一,但如果你做成一笔一千万贯的买卖,你就得缴纳万贯之税,但如果是均田制的话,就不需要缴纳这税。

只不过这时机实在是太好了,百姓支持,朝廷也支持,局势也需要,并且很多地主都选择沉默不语,因为他们刚刚非法兼并了许多土地,他们也希望这些土地能够合法,再加上韩艺的宣传,大家不管愿不愿意,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新政是必然会颁布的。

那你就早点颁布。

吊在这里,大家都难受。

其实韩艺也想早点颁布,他也不想再拖下去,只不过李治这月经突然来了,都不能接见大臣,这个韩艺可不敢乱来,故此,还得等见到李治才能最终确定。

而这期间,曹氏兄弟的水力纺纱技术终于取得了专利。

专利局还送给他们一块牌匾,这个也就是专利挂牌的雏形,象征着曹氏兄弟取得了水力纺纱机的垄断权,当然,这牌匾也是要给钱的,现在国库负债累累,这么“大”的开销,可是负担不起呀。

但是曹氏兄弟太愿意给这钱了,这匾额一挂,逼格都高多了。

而就在当日,元家、自由之美,各出一千贯,从曹氏兄弟手中购得这水利纺纱技术,并且签订契约,他们购买的这些技术不准用于纺丝和麻,可以用于纺织棉花和羊毛,因为曹氏兄弟知道,这两样,元家和自由之美几乎是垄断的。

一日之间,曹氏兄弟就获得两千贯的利润,这还仅仅是在长安地区,还仅仅是首日,真心没有什么买**这更加赚钱。

与此同时,曹氏兄弟又与不少大富商开始合作,获得万贯之资,他们企图垄断整个国家的纺纱行业,反正你朝廷也是鼓励垄断,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垄断。

然而,水力纺纱机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桑,许多有眼光的商人都知道,水力纺纱的出现,将纺纱效率提高了三十多倍,那对于蚕丝、麻的需求,肯定是会增加的,再加上当初韩艺的因地适种政策,那桑树早已经种过了玉门关,如今的玉门关可不是后世那样,唯一可以见到的就是沙尘暴,如今那里是绿树成荫,车水马龙,一派繁花似锦,而且还在不断的往西种,因为这桑树是可以重在贫瘠土地上的,比粮食要好种的多,而且那地方也难以种粮食。

还有不少商人,希望朝廷能够开放乐浪州等地区,允许在那里种植桑树,当初韩艺为了保护中原商人的利益,将半岛地区的所有桑树全部都给砍了,如今商人要求可以在那里种桑树,同时保证我们不建造纺纱作坊,我们只要原料。

不过朝廷暂时还没有做出回应。

大唐日报还给了曹氏兄弟一个头版,将他们的事迹告诉世人,文章里面大规模的用了“千贯”、“万贯”等字眼。

这真的是刺激每个人的神经线,虽然很多人都已经预料到了,但是真到这一刻,长安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一日之间,曹氏兄弟的财富和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要知道与他们合作的不少人,那都是关中贵族呀!

这极大的鼓舞了大家对于发明创造的热情。

同时,这工匠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他们所获得的待遇便可看出来,虽然新政还没有颁布,大部分的工人都还是在被极度剥削中,他们的劳力换来的只是温饱,仅此而已。如今许多富商都担心工人会被挖走,已经开始发工资给那些巧手工匠,笼络这些技术人才。

从而就导致,工商阶级变得更加紧密,谈感情不现实,是利益将他们给捆绑在一起的,因为商人是有眼光的,知道什么能够赚钱,而工人有技术,但是大部分工人都没有头绪,我该去做什么,才能够申请专利,且借此发财,商人可以告诉工人,市场需求的是什么,然后工人才能够给出非常美妙的反应。

在西方那叫做技术积累,但是这个说法显然不适用于东方,因为东方文明它已经发展了上千年,技术基础那都是现成的,东汉的时候都已经有地震仪了,虽然可能不是那么准,但至少出现过,里面肯定是有些技术的,只不过这些技术还没有得到整合,专利法案的出现,其实是就是在技术整合,当然,对于未来而言可能是一种积累,因为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肯定又会发展出新得技术。

......

与此同时,凤飞楼的“水泥”也申请到了专利,水泥的申请是非常简单的,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