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同一个市场,同一个故事(第2/3页)
作品:《唐朝小闲人完整视频》上的菜单。“这么多菜?”
那小厮笑道:“我们小艺哥从周边招来很多手艺不错的百姓,集中在夜市城,因此才会有这么多道菜式,而且这些菜式都是他们自己的秘制菜式,各位一定都没有尝过。”
什么秘制菜式,不过就是那些百姓平时在家自己捣鼓出来家常小菜,因为他们穷,总得想个办法来满足自己口欲,化腐朽为神奇,风味非常特别。
这几个公子觉得这挺有意思的,于是就点了几道菜和两壶酒。
那小厮记好之后,从腰间取下几块竹牌来放在桌上,这竹牌削的非常薄,就挂在腰间。道:“还请各位先付钱。”
“还要先付钱?”
“这是上面吩咐的,一定要先付钱。”
开玩笑,不付钱,你拍拍屁股走人了咋办。
这几个公子哥都是有钱人,倒也没有在意,拿出几张代金券交给这小厮。
“几位公子请稍等。”
这小厮拿过钱之后,就疾步往夜市城那边走去。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穿着跟这小厮一样服饰的人在市场中穿梭着,只听得到处都是当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着。
不一会儿,就见他们拿着一个个木制大小不一的饭盒,回到一个个小摊前面,从饭盒中将菜式放在桌上。
霎时间香气充斥北巷的大街小巷里面。
这一切肯定都是韩艺策划的。
主要是因为北巷就这么大,没有多余的店面搞夜市,只能搞路边摊,但是路边摊势必要火炉到处放,在古代这是非常危险的。其次,韩艺志在帮助穷人致富,天下间没有这么多穷人厨师,基本是他们也就一两道拿得出手的菜式,两道都是非常了不得了,单独经营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也没有钱。
于是乎韩艺就将他们全部集中在夜市城,形成一个整体,覆盖整个北巷。
这样的话,菜式就变得丰富起来,开玩笑,四五十道菜,这比扬州第一楼的菜式还要多出几倍来,而且还不用担心火灾,夜市城就是专门为了防火而建造的,以及弄得北巷到处都是油烟。
另外,这也节约了不少空间,毕竟只需要放一张桌子一些凳子,不需要放火炉这些占地方的重物。
当然,这也是极大的推动了韩艺新市场的计划,就是一体化,贵宾卡、代金券,以及现在的夜市,都是推崇北巷一体化的。
这也是为什么韩艺当初发狠,连两市的下人都给挖了过来,其实就是为了这夜市,他的的确确是缺人手,一举两得。
而这些伙计都是属于北巷的,他们的工资也是北巷发,因为那些刚刚入驻夜市城的百姓没啥钱,就会做一两道特色菜,韩艺没有要他们租金,这租金也谈不上,他们占地就一个火炉。可以说几乎就是交一点炭火钱。
但是只要北巷的夜市红火起来,这点点租金又算得了什么。
韩艺作为北巷的主人,那肯定还是大赚特赚的。
很快!大大小小的桌前都坐满了人,一道道特色的家常菜摆满了桌面,其中还有不少新出的炒菜,这是凤飞楼自己的买卖。
大家渐渐喜欢上了北巷的这种氛围,抬目一瞧,见到一个好友,赶紧招呼过来,喝上一杯,大家或坐或站,彼此交谈着,好不轻松惬意。
大家走累,或蹲下看看地摊上的货物,或就近找张桌子坐下,点几道家常小菜,非常随性,心里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换句话说,就是自由、开放的气氛。
这恰恰与唐朝的市坊制是背道而驰的,市坊制讲究的规范,限制,完全符合农业社会,但商业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商业讲究的是流通,是自由,是平等。那么韩艺在北巷当然遵从商业规律,将所有的一切都摆在街道上,营造出一种开放、自由的气氛。
而在一个小吃摊比较集中的地方,只见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士,站在墙边,朗声说着,边上还有一人,拉着二胡。
周边那些小吃摊的客人听得全神贯注,而且周边还围着不少观众,时不时听得阵阵叫好声。
原来这人说的也是西游记。
不止是这里,几乎在北巷一些原本比较僻静的地方,都有这么一群特殊人士,或失双臂,或断腿,或失明。这人都在说着同一个故事,也让原本应该僻静的地方,也变得热闹起来。
很快,关于这些特殊人士的消息就传了出来,原来这些人都是一些幸存的士兵,但是失去了劳动力,虽然朝廷有一些补助,但是非常少,生活非常艰苦。又说韩艺为了感激他们为给大唐百姓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故此请他们来此说故事,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这些消息一出来,大家都为韩艺竖起大拇指,这事干的真是太漂亮了。
另外,那些观众听得爽时,主动掏钱,打赏他们。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搞杂耍的,跳舞的,弹琴的,引来不少行人驻足侧目。
这比上元佳节还要热闹多了。
一种开放式的街头文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