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八字(第2/4页)

作品:《桃华月禅

:“前头那位,是过门几年休回家的?为何无出呢?”

小于氏更没好气了:“桃姐儿,这些话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家可怎么听得,快别问了,传出去不成规矩。”

桃华嗤笑一声:“大伯母说话真是风趣,我连承恩伯府都奉旨去过了,传出去是谁不成规矩?想当初,大伯母可不是这么说的呢。”

小于氏被噎了个倒仰,待要还口又找不到话说,只得悻悻道:“听说是嫁了四五年,平日里不大规矩,又有恶疾不能生育,这才休回去的。三弟妹,我那里还有事情,这事儿你们自己商议,究竟成与不成,叫丫头去跟我说一声就是。”说罢,起身走了。‘

曹氏赶着送了几步,又急急转回来:“老爷,这庚帖——”

桃华刚才当着小于氏的面不好说,现在人走了也就不必顾忌什么:“太太,这事儿还要再斟酌。须得先问问前头被休回去的那一位究竟是怎么回事。毕竟嫁了四五年,夫妻情份总要有些的,若是只为了无出有恶疾,何不和离?如此就将人休回去,未免有些凉薄。”

当初蒋杏华让她警惕刘之敬,她并没放在心上,盖因觉得与刘家并不会有什么瓜葛。若早知如此,就该早些打听清楚才是。

曹氏急道:“不是说她不规矩么?”

桃华轻嗤了一下:“不规矩?这话就更不好说了。太太不必太着急,如今已到年关,有什么事都可往后挪一挪,我们先打听清楚了情况再说。婚姻乃是大事,不要误了燕姐儿才好。”

不规矩这三个字,对女人来说真是大杀器,更重要的是它随时可以莫须有,有时候你讲都讲不清楚。因此桃华听见这三个字就反感,倒是对蒋杏华的话又信了三分。

曹氏说不过桃华,只得将目光转向蒋锡:“老爷不是在外院见过刘翰林,还说他的书画好呢?”

蒋锡有些迟疑:“观他的书画,倒是有几分风骨。”

“都说字如其人——”曹氏听了蒋锡的话,如获至宝,忙道,“老爷瞧着他书画有风骨,定然不错的。”

字如其人这种事,可不是百分百灵验的。倒是曹氏急成这样,总叫人有些疑心,桃华微微皱眉:“不过是向后推一推,年关前头,本也不好议这些事的,太太何必这样着急?一辈子的大事,自是该谨慎些才好。”

蒋锡原本有些摇摆不定,听了女儿的话便道:“桃姐儿说得有理。就跟大嫂说,年前太忙,过了年再提此事,我也找人去打听打听。”

蒋燕华虽躲去了内屋,外头的话却听得清清楚楚,等蒋锡和桃华都出去了,这才走出来。曹氏正心里着急,见了女儿忍不住就要垂下泪来:“我的儿,你怎么这般命苦……”

蒋燕华本就有些焦躁,看见她哭哭啼啼的更觉心烦,勉强道:“娘也不必着急,姐姐说的也有道理,谨慎些也好。”

曹氏更急了,见白果不在屋里,便道:“万一你姐姐看上了这门亲事呢?”

蒋燕华怔了一怔:“怎么会——”

“如何不会?”曹氏忍不住将前些日子小于氏的话说出来,“长幼有序,原该着先完了桃姐儿的事才轮到你,如今桃姐儿还没动静呢。纵然她不是看上这桩亲事,怕是心里也不欢喜,要将你的事压一压呢。若是别家也就罢了,横竖你还小,只要两边有意,就是再拖两年也不怕。可刘翰林这家——他年纪已然大了,若是拖下去,怕是等不起的。”不光是年纪,单身的翰林何愁找不到亲事,未必就只会看着蒋燕华。

若说桃华要抢这门亲事,蒋燕华倒是不相信,然而若说桃华是心里不悦,有意压一压这件事,蒋燕华便觉得说得有些道理。归根结底,这门亲事算是她高攀了,因此心里便患得患失起来,总也镇定不住。只是蒋锡都发话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她还能说什么不成?

母女两个正对面坐着发愁,茯苓从外头匆匆进来,见白果不在便道:“太太,二姑娘,方才大太太的丫鬟悄悄地跟奴婢说,刘翰林那里还有别家去说亲,都是因着三少爷跟他交好,这亲事才落到咱们家来,若是咱们推三阻四的,刘家也未必就……大姑娘虽是好意,可这事儿……”

这些话一字字一句句都说到了曹氏心坎里,不由得急得又要掉泪:“那可怎么办呢?老爷只听桃姐儿的,我说十句,也比不得桃姐儿一句!”

茯苓如今是日夜盼着蒋燕华能得一门好亲事,自己也好跟着嫁出去,眼下明摆着是个机会,又怎肯错过:“奴婢倒是有个短见,只不知道该不该说……”那可是翰林家里,将来说不定就能做大官,凭蒋燕华在陈家的出身,到哪里再找这么桩好亲事去呢?

“快说!”曹氏迫不及待,“你若有什么好法子说服老爷,将来我自然不会亏待你。”

“奴婢都是为了二姑娘,可不是为了得什么赏——”茯苓紧着解释了一句,才道,“依奴婢看,老爷心里未必不愿意这门亲事,不过听大姑娘说得有理,也着紧姑娘,这才要去查问一二。若是奴婢没看错,这事总归是要成的,不过去刘家提亲的人多,若叫刘家人觉得太太怠慢,那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