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节 人体解剖(第1/3页)
作品:《临高启明在线听书》正思考着,李大姐走进来询问是不是开始“教学”――她就是当年被张兴教带来回来的一对母女中的母亲,虽然年龄偏大,但是认得字,就被弄到了医院干行政工作和杂务。因为她一直不肯透露自己到底叫什么,大家就用李大姐呼之。
“嗯,我这就去。”时袅仁熄灭了烟头。
解剖室设在百仞总医院的半地下室里,除了被百叶窗封闭的几个气窗之外没有任何窗户,外人想从百叶窗里窥视是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的。门时刻都是紧闭着的,除了时袅仁之外谁也不能开门。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保密。人体解剖直到21世纪仍然是很多中国人的禁忌,不到万不得已,家属是绝对不同意的。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了。
时袅仁来到一间屋子里,河马已经来了,他作为解剖助手,顺便也练练外科的技术。
他打开平时紧锁的门,带人下了楼梯,打开了日光灯。楼梯的尽头是一道走廊。因为还没有足够的瓷砖可用,表面还是简单的水泥,日光灯在头顶上发出惨白的光芒。
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消毒水的气味。
尸体的解剖单已经开好了。时袅仁要求这里和21世纪的医院一样,手续上一丝不苟。他翻了下单子,知道这个人叫陈亚保,年龄不详。他被推车推到这里准备要挨医师们的解剖刀了。
解剖房不算太大,大约有六十平方米,四面是用木头搭起来阶梯型的看台,供未来的实习医生和护士们观看解剖用,全部坐满大概可以坐三十个人。
屋子里罕见的装上了对穿越众来说相当奢侈的通风设备。室内的中央是一个钢筋水泥的、贴满瓷砖的长方形解剖台。穿越众自己的瓷器窑还没有开工,贴面的方瓷砖是通过商人在福建定制的――那里的窑要常年订做外国瓷器的经验,试造新产品比较容易。做出来的瓷砖果然是“瓷砖”――不是表面挂釉,而是真正的一块“瓷器砖”。
穿越众们不知道明代的瓷窑里已经有过瓷砖的制造,遗留至今的最有名的“瓷砖”就是南京的大报恩寺塔的铺地瓷砖――还是青花瓷的。
解剖台平面上有很多沟槽,装有一个水龙头和喷洒用的软管,可以在解剖的时候不断冲洗尸体。
领近解剖台的一头,放着一个物料橱,里面分层放置着各种解剖器材和取样容器。在解剖室的隔壁还有准备室和标本储藏室。
建立这样一个解剖室,花了时袅仁很大的力气才获得了执委会的同意――这不是建立一座药房、一个手术室,可以马上让执委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用,但是却是在本时空重建现代医学的重要奠基石。
整个房间的灯光非常的亮,足以看清解剖台上的所有细节。
解剖台上用粗白布盖着一具尸体,这是刚刚用专门的绞车送下来的。死者是一名在百仞城基建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干活的时候突然猝死。他并非本地人,所以尸体才能落到医院手里。这种机会不是很多――时袅仁最头疼的一点就是无法保存尸源。本时空一点都不缺尸体,有时候打了一仗之后可以说是满地都是,但是没法保留,他们既没有冷库也没有足够的防腐剂。而临高的气温始终又不低。只好找到一具用一具。
河马先换上了衣服,戴上乳胶手套和口罩。把白布掀开。死者还是一个青年,很瘦小。肌肉筋腱却发达有力,小腿和手臂上有静脉曲张,显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河马在在尸体的颈下塞进去一个枕头,把手臂摆好。时袅仁摆出了他们需用的解剖器械:解剖刀、肋骨剪、夹钳、破颅骨的锯子……一切都清洗得很干净。但是并不象外科手术室器械那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这里不需要担心病人感染,医师们只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就行了。
“再过一会小护士们就来了。”河马说。
时袅仁打趣他:“在她们面前解剖你觉得很兴奋?”
“她们不把我当吃人恶魔就好了。”河马苦笑道,“现代社会大家虽然对解剖在情感上接受不了,起码还知道这是对医学有益的事情。这里?”
“要慢慢来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她们就是现代医学的种子。”时袅仁说着拿起一份四页的解剖分析单,一面看,一面说。
“死因是什么?”
“猝死。大概是冠心病之类吧。”河马说。
“本时空的话,冠心病可是很少见的。何况他还年轻。”时袅仁端详着那张年轻但是已经变得灰白的面孔,“他很瘦。轻度营养不良。”
“我来填尸体情况记录。”河马拿过文件夹。
他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左臂有一道外伤疤痕,”他把那条手臂摆到了一边,说:“对不起,老兄。”记下:“轻度肌肉僵化。”翻开眼皮,写:“瞳孔等圆,直径厘米。”又把已经僵硬的颌骨撬开,说:“看看牙。”
外边甬道有脚步声。解剖室的门打开了,是艾贝贝来了。
“她们来了。”她身后边有一群年轻的女性,都是护士中的佼佼者,而且是穿越者们最乐于毒害的孤儿。时袅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