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节 学宫往事(第2/2页)
作品:《临高启明在线听书》哦,怎么个特别法?”
“前些日子《羊城快报》上登了头条,新县令出身工业领域,有个雅号叫‘药师’,据说这大宋的灵丹妙药都出自他手……”
不等这人说完,就被其他人打断:“你不早说!”
“谁叫你们不看报纸的……”
“新县令也姓张,说不定五百年前与我们家玉是一家,若是能认个同宗……”
“做梦吧你!”
……
听着听着,张家玉心中燃起了微渺的希望,来了点精神,没想到他离开的这些天里,广州城又发生了这么多的新鲜事。
南海学宫,即南海县学,是古代南海县最高官办学府,始建于南宋,后来由于战乱,三易其址。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移于西城高桂坊之菊坡祠故址,番禺县学亦毁于元初兵燹,当时附于南海县学,二学各析其半,以东属南海,西属番禺。
元初两县学挤在一起,薄于民居,甚隘且陋。明初洪武三年,朝廷下诏全国郡县俱兴建县学,番禺县学移建至城东,南海县学则未易址。洪武二十二年,训导张立以庙学低矮狭窄,请于御史王骥,辟东北民房,扩大县学,并创馔堂(食堂)。洪武二十六年,教谕唐善同扩展华子巷民居,改县学门南向。永乐七年,县学内建大成殿,再次拓展县学后面的地域,并创建尊经阁(图书馆)及东西号舍。正统八年,重建大成殿,复拓学宫后地,建东西号舍十四间。景泰三年,副使韩壅用盐仓街的隙地交换县学东面的民房,扩大县学。嘉靖六年,在县学东侧建聚奎楼,县学前建屏墙,将此处民居迁移到县学南面,在屏墙后修建号舍……
被魏必福举荐给张枭的前任南海县令黄熙胤正带着张枭参观南海学宫,如数家珍地向张枭介绍南海学宫的历史沿革。
“首长,你看,县学东面原有青云路,年长日久,附近居民在路旁筑居室,将路湮没。三年前,是学生带人复修旧址,并修饰兴贤、育才二牌坊。”黄熙胤说起这件事还颇有些引以为豪。
“嗯,黄参议执行力还不赖。”张枭点点头,要知道刘翔清理承宣大街上的违建也得仰仗伏波军的刺刀,说明黄熙胤确实有点能耐。
学宫坐北朝南,南北向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学宫大门棂星门,然后是戟门,左面聚奎楼,中间为大成殿,左右两侧是连排的大屋(庑)。大成殿后为明伦堂,堂东为成德斋,稍南为教谕宅,西为达材斋,稍南为训导宅。堂左为仓库,右为吏舍,后为尊经阁。
学宫内外有号舍五所:一在尊经阁的东西两面,一在西庑的后面,一在棂星门的南面,一在牌坊兴贤坊的背面。又在崔清献祠后面建名宦、乡贤二祠。启圣宫前建敬一亭,尊经阁前建会膳堂。
此时的南海学宫,占地面积六十多亩,规模远超后世。学宫范围南至华子巷,北至蒲宜人巷,东至忠贤坊,西至米室街,此街下延走木街,是明代广州城内番禺县与南海县分治州城的分界线和西城南北向主干道,而学宫一带,是广州城中私立书院最密集处。
元老院入城后,学宫被征用作为南海县教育局办公地,同时也是南海国民示范学校所在地。后来因为决定县示范学校要立足乡镇的精神,决定在大沥镇设南海县示范国民学校,于是这里旋即又改为广州市国民示范学校,并且在此附设了广州简易师范学校。作为师资的培养基地。也是教育口在整个两广地区的“司令部”。
今日刘翔要宣讲新政,同时向广州各界人士介绍新任南海县长,还将举办广州咨议局的见面会,这样方便张枭日后开展工作更为顺利,因此将地点选在了南海学宫。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