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第1/2页)

作品:《咸鱼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很不巧的是,这一回陈玉珊倒是猜错了。

在回到金陵之后,陆舟确实是做好了开始新一轮闭关的打算,也确实下定了“不解决黎曼猜想绝不踏出房门一步”的决心,但奈何现实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这次打来电话向他求救的,是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所长杨旭。

至于求救的内容……

是关于两三年前立项的锂空气电池项目。

说起来陆舟也挺诧异的,直到去年年末为止,他都一直能从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报告中,看到关于锂空电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消息。

怎么到了今年,整个研究却是急转直下了?

让王鹏开车将自己送到了金陵高等研究院,刚一踏进实验室的陆舟,便被一脸痛苦的杨旭抓住了胳膊。

“帮个忙吧!大佬!我已经……不行了!”

“你别这样,有话好说,我这不都来了吗?别搞得和临终遗言似的,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我看看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看着杨旭这副心态爆炸的样子,是真的把陆舟给吓了一跳。

自从这家伙当上计算材料研究所所长之后,也算是领导过不少大项目了,更是替金陵高等研究院解决了不少材料学方面的难题。

像这样的前沿领域的研究,会碰到搞不定的问题到不奇怪,但能把这家伙折磨成这个样子的问题……

说实话,陆舟是真的好奇了。

杨旭:“还记得前段时间我在研究进展汇报里提到的那个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吗?”

陆舟仔细想了下,倒是回忆起来了一些报告上的内容,点了点头说道。

“有点印象。”

深深吸了口气,杨旭继续说道:“根据实验分析,我们发现该类多孔硅材料在一定的气压差下,位于高压侧的气体能够向低气压侧缓慢输送特定直径大小的分子。我们的项目组立刻跟进了这一块的研究,并且成功制成了一种能够筛选3.4-3.5a直径范围的气体分子的交换膜。”

陆舟:“那不是挺好的吗?”

氧气分子的直径正是3.46a,恰好不偏不倚地在这个区间范围内。ar气体分子虽然是3.4,也挨着这个筛选区间,但ar是稀有气体,所以没有影响。

“一点都不好,”杨旭脸上的表情有些苦涩,摇了摇头继续说道,“筛选区间的上下边界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气压大小线性变化的……你懂了吧。”

听到这句话,陆舟脸上总算是露出了了然的表情。

“原来如此,你们的问题我算是明白了。”

简而言之,这张多孔硅基分子交换膜就像是一张充满弹性的渔网,撑得越大渔网的网眼也就越大,漏网之鱼也就越多……

至于说能不能将两侧的气压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值,以保证通过交换膜的只有氧气……

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杨旭已经说的很清楚,整个筛选区间的上下边界的移动,是随着两侧气压差的变化而线性变化的。

且不说想要将气压差控制到如此精确程度的技术成本,就从安全性的角度而言,他们也绝对不可能允许锂空气电池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运行在如此不稳定的钢丝上。

锂金属的活泼性那可不是开玩笑的,那可是一言不合就爆炸的主!

这要是放了一丁点儿杂质进来,他们造的就不是电池,而是炸弹了。

“我们已经在这个瓶颈上卡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杨旭摇了摇头,“能试过的方法我们都已经试过了……”

陆舟思忖了片刻说道:“有做模拟吗?我瞧瞧。”

“跟我来。”

带着陆舟走到了电脑旁边,杨旭握着鼠标点了两下,很快一张多孔网状叠加结构的硅基分子交换膜的三维构图,便呈现在了陆舟的面前。

一边指着屏幕中的图像,杨旭一边解说道。

“我们试着对这层交换膜的一侧增加表面气压,特定直径的分子就会以一定的速率通过分子交换膜中的通道……”

说着,杨旭握着鼠标的右手,食指敲了两下。

屏幕中,分布在那张分子交换膜右侧的红点、绿点,就像是找到了倾泻的出口一样,开始向着分子交换膜的表面聚集。

“……当膜的表面压强达到图中a位置时,氧气开始通过分子交换膜,向锂空电池的气体交换室移动,然而当表面压强随着压强差的升高继续升高,到达b位置时,氮气也会开始通过交换膜……”

“不过事实上,在气压差从a向着b开始渐变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氮气分子以缓慢的速率在向内渗透了。”

屏幕中,标志着氮气的红点,已经透过交换膜与锂负极接触。

看着杨旭在软件上模拟演示了一遍,陆舟的脸上浮现了一丝凝重的表情。

做完了演示之后的杨旭,长叹了一声靠在了电脑椅上。

“包括水分子、二氧化碳、甚至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