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将计就计(第1/2页)
作品:《古代农家日常有声书》杜锦宁微微一笑:“您多虑了。”
她抬起眸子:“不管是再生稻,还是双季稻的推行,也只是让粮食多了而已,对于世家大族的利益,还真没多大的触动。他们又不是死人,难道一定要在田地里种稻谷吗?米粮的价钱跌了,他们自然会种别的经济作物,比如种花生、大豆来榨油,种棉花来织布,还可以种桑叶来养蚕,多的是可以种植的东西。”
“以前要保证粮食产量,所以朝庭才规定多少田地要种粮食,多少田地可以种经济作物。可如果粮食亩产增加了,朝庭完全可以把这项规定给取消,如此一来,世家大族们的利益不就得到保障了吗?这些根本不用咱们去操心,这些世家大族自然会去跟皇上抗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毕竟田地增产,于天下大利,他们不可能为了一已之私去阻挠,他们也阻挠不了。退一步再争取个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就容易多了,对大家都有好处。皇上为了坐稳那个位置,是不可能不答应的。”
关乐和点点头。
他着实没想到,自家弟子不过是写一本话本而已,却已把问题想得这样深、这样远了。如此,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杜锦宁见他脸上表情松弛下来,她的语调也越发轻快:“老师您放心,我作任何一件事都会走一步看三步的。我不会自不量力地去跟世家大族敌对。改革社会制度,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皇上的事。我只想通过农事,让天下人有饭吃,有衣穿,如此而已。”
“锦宁……”关乐和被杜锦宁这番话说得心潮澎湃。
他发现自己对弟子的了解还是不够。倒是齐伯昆,多次在他面前夸赞杜锦宁,说她有大局观,是个心怀天下的人。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这件事,你放心大胆地去做吧。有不好的言论,老师和你齐爷爷都会帮助你的。想来,静王也会为你说话奔走的。”关乐和道。
他此时,已经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且不说杜锦宁的谋划一环扣一环,极为深谋远虑;只说她这样心怀天下的胸襟,连齐伯昆都为她折服,从而替她张目,更何况赵昶与赵明月呢?这孩子,有才识有眼光有胸襟,背后还有人支持,不知以后会走得有多远呢。
“多谢老师。”杜锦宁站起身来,深深作了一揖。
关乐和赶紧虚扶了她一把,道:“行了,你回去吧,你还没吃饭呢。陈主事那里我知道该怎么做。他敢在背后给你捅刀子,我是不会心慈手软的,定要让他落个好下场。”
听得这话,杜锦宁不由一笑:“如此,那弟子就告辞了。”
她还真的饿了,行了一礼后便干脆利索地掀开车帘,下了马车。
不过杜锦宁的感官向来十分敏锐,从马车里一出来,她的目光就落到巷子一个夹缝里,眼看着一个脑袋飞快地缩了回去。
杜锦宁眉毛一挑。
那人虽缩得快,可她还是认出来了,关嘉兴来这里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关嘉泽是个性格外向的,家里的事他不会往外说,但这个“外”并不包括杜锦宁。杜锦宁就跟他的垃圾桶似的,他家里有什么事心里不痛快了,他都会跟杜锦宁诉说。
所以近来孔氏和孔家逼得关正祥焦头烂额的事,杜锦宁是知道的。以前关嘉兴在太学里遇上他们,总是目光阴冷地盯他们一眼,就擦身而过。可近来他的目光里带着犹豫,似乎是想上前跟关嘉泽和解,却又心有不甘。
大概是因为关乐和一直跟关嘉泽母子几人生活在漓水,所以他上京之后,关嘉兴对这个四叔也很不友善与亲近,见了面最多打声招呼,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
这会子他却跑到这里来偷窥,是个什么意思?
杜锦宁心念盘算了一下后,大约就猜到了关嘉兴的打算。
她眼珠转了转,故意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老师,我回去了。话本的事您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的。”说着,她跟小厮和车夫打了声招呼,径直回太学去了。
关乐和觉得奇怪,从马车里出来看了看,又问小厮:“刚才是不是有人在这里?”
小厮还真没看到关嘉兴,摇头道:“没有啊,刚才巷子里就没人来。”
关乐和想不通杜锦宁走之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最后决定不想了。
反正杜锦宁是《种田记》作者的事不用藏着掖着,刚才她那句话便是被人听了也无妨。
关嘉兴看着关乐和的马车慢慢驶出巷子,最后消失在视野里,他拧眉想了想,回到太学门口,找到他的小厮——太学里是不允许带下人伺候的。不过因为要送东西传话,少爷们的小厮往往都会守在太学门口的茶馆里,好方便少爷使唤。
关嘉兴吩咐小厮道:“你去陈少爷那里一趟,叫他问问他爹,今天工部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跟话本有关的。问完回来你直接回关家,我一会儿回家一趟。”
小厮应声去了。
杜锦宁远远地看着这一幕,见关嘉兴的小厮走了,她也吩咐青木道:“跟着他,看他去了哪里。半个时辰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