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卫公子瑜(第2/2页)

作品:《大魏宫廷笔趣阁无弹窗

行为,这让卫国有许多人皆对魏国感到十分失望。

比如赵弘润的表兄,卫公子瑜。

在听到赵弘润婉转地表达了心中所想后,礼部尚书杜宥当即解释道,说他也并非主张立刻就要胁迫卫王、叫卫公子瑜前赴大梁作为质子,否则,他也不必加一句「若有必要」。

早在几日前,当朝廷察觉到这个苗头的时候,礼部就已经派人主动拜访卫公子瑜,大抵是希望这位卫公子莫要因为冲动而说出一些影响魏卫两国关系的话,还有魏国也会有所交代之类的。

可问题就在于,礼部其实没办法给予卫公子瑜想要的交代。

怎么交代?难道朝廷要承认「韩将司马安进攻卫国」,果真是南梁王赵元佐的「祸水东引」之策?这种坑盟国的事,怎么好对外传?

还是说,重惩南梁王赵元佐?

然而这件事,礼部也答应不了,毕竟南梁王赵元佐乃是这场战争的「第一等功勋」之臣,虽然有些行为确实让人诟病,但不可否认,他的确为魏国击退了韩国强大的军队。

更要紧的是,南梁王赵元佐乃是庆王党的核心人物,光是庆王弘信那边,就断然不会接受礼部的主张。

于是,礼部只能私底下好言安抚卫公子瑜,许下一些承诺,没想到,卫公子瑜不依不饶,定要魏国给予一个交代,并且在礼部无法给出他想要的交代的情况下,愤然抨击魏国。

对于卫公子瑜这种行为,朝廷当然不会容忍,因此礼部决定派人暗示卫王,对卫王施加压力,让后者管教好自己的儿子,莫要再胡说八道。

而在这件事上,礼部尚书杜宥自忖必须与肃王赵润打声招呼,毕竟卫公子瑜正是这位肃王殿下的表兄。

“卫王那边有何回应?”

赵弘润在沉思了片刻后,询问杜宥道。

杜宥苦笑了一声,说道:“卫王那边倒是好相与,当即表示会约束其子,只是……杜某担心卫王无法约束卫公子瑜。”

赵弘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据他所知,当代的卫王并不能算是什么明君,单从上次那场战争就能瞧出端倪:当韩将司马尚率军进攻卫国的时候,卫王居然默许弃守卫国东部与东北部,又让卫国国内的精锐军队,比如「濮阳军」、「檀渊军」,守护王都,最后还是卫公子瑜征募了几万军民义士,亲自领兵迎击韩将司马尚。

因为这件事,卫人对当代卫王的表现十分失望,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卫公子瑜,由衷希望后者日后成为卫国的君王。

可偏偏正是这位在卫人中声望极高的卫公子瑜,此番对魏国产生了不满,这件事还真是不好处理。

“肃王殿下您看……您是否能够出面,与那位卫公子瑜说说,毕竟你俩……”杜宥看着赵弘润,欲言又止地说道。

赵弘润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件事……本王姑且尝试一下。”

平心而论,这可不是礼部尚书杜宥让赵弘润帮忙,相反说,赵弘润还得为此念前者的好,毕竟礼部尚书杜宥正是看在赵弘润的面子上,才会私底下知会后者,让后者看看能否从中调和。

否则,以魏国如今的威势,礼部根本不需要过于重视这件事,直接暗示卫王软禁了卫公子瑜即可,反正卫王还有许多儿子,哪个不能日后继承王位?——对于魏国来说,继承卫国王位的新君贤良或者愚昧,这都无所谓。

说得难听点,此时的魏国已隐隐有了成为中原霸主的资格,根本不再需要卫国这个盟国共同对抗韩国。

回到肃王府后,赵弘润从堆积如山的请帖中,翻出准备送到卫公子瑜手中的那份请帖,在凝视了许久后,将其放在一旁,随即,提笔给卫公子瑜这位表兄写了一封书信。

“卫骄,即刻派人将这份书信送往卫国。”

“遵命。”

大概两日后,赵弘润的亲笔书信,派人送到了卫国的「无盐」——在韩将司马尚率领撤退之后,卫公子瑜便率军驻守在此,像赵弘润在阳夏等地那样,鼓励当地的国人屯田,恢复农耕。

在收到了赵弘润的书信后,卫公子瑜逐字逐句看完了书信。

看他表情,仿佛并不惊讶于收到那位表弟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