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开幕(第2/2页)

作品:《大魏宫廷笔趣阁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当长皇子赵弘礼自闭于府宅的期间,郗绛这位吏部左侍郎,与庆王赵弘信走得过于近了。

是的,*****才是吏部左侍郎郗绛被长皇子赵弘礼攻击的真正原因,否则的话,比郗绛严重几倍的徇私在吏部比比皆是,为何唯独郗绛倒霉?

想当初东宫党势大的时候,那俨然就是徇私舞弊的代表词——什么?你并非是支持东宫太子?那行,去候补官员的行列等着吧,十年八年以后,可能会有适合你的空缺。

这个时代所谓的荐官,其实主观性非常大,同样两个候补官员,举荐人觉得其中一个与他亲近,因此将其举荐,这事谁也不能多说什么,举贤不避亲嘛,我举荐一个认识的又这么了?

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同窗之谊,这是历代朝廷都无法杜绝的。

就比如现汾阴令寇正,他在成为汾阴令之后,就将两名师兄弟『尚阳』与『木子庸』提拔为文吏、佐官,要知道,尚阳与木子庸二人虽然满腹学识,可他们甚至连乡试都没参加过,按理来说是没有资格授职的,可朝中有谁说什么了么?

再比如汾阴将军、临洮君魏忌,让两名门客『毛博』、『薛浆』出任他麾下的将领,作为他的左右手,辅助他一同操练新军,朝廷又说什么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安陵赵氏的赵文蔺,在介子鸱看来资质平庸的人,就是因为安陵赵氏目前是肃王党的一员,站边正确,因此,肃王赵弘润将其举荐为蒲坂令,朝廷又说什么了?

倘若郗绛稍微照顾一下友人就是徇私舞弊,那肃王赵弘润又算什么?

所以说,最根本的原因并非是吏部左侍郎郗绛徇私舞弊,而是他站错队了,他在认为原太子赵弘礼失势以后,就投向了庆王弘信,因此,被长皇子赵弘礼秋后算账。

对此,赵弘润并不意外,相比之下让他意外的,还是『雍王弘誉批准了赵弘礼的弹劾』这件事——这是否意味着,东雍两股势力将摒弃先嫌,共同对付庆王弘信与襄王弘璟的联合?

不管怎样,赵弘润都没有参合其中的想法,安心经营着自己一亩三分地。

正如他所料,朝中再次热闹起来。

继长皇子赵弘礼弹劾吏部左侍郎的次日,庆王赵弘信与襄王弘璟就了反击,抨击长皇子赵弘礼与雍王弘誉构陷忠良,随后两拨人在朝中吵得不可开交。

只可惜,这次的争执对庆王弘信非常不利,因为魏天子没有出面——这位在赵弘润看来老奸巨猾的父皇,就在甘露殿安心静养,淡然面对几个儿子的争执。

这就导致庆王弘信从一开始就落于了下风,毕竟在这件事上,雍王弘誉可是站在长皇子赵弘礼这边的,而要命的是,目前雍王弘誉拥有监国的权利,也就是说,在魏天子不出面的情况下,他有权决定朝中事务。

正因为这样,当雍王弘誉的批文一发,御史监当即出动,对吏部左侍郎郗绛了严查,虽说庆王弘信有心想要保郗绛,但在这件事上,亦无能为力。

但他依旧死撑着,动用关系死保郗绛,因为齐王弘信很清楚,若他保不住郗绛的话,那么,好不容易倒向他的吏部,恐怕就要重新被长皇子赵弘礼给夺回去了。

而就在庆王弘信与襄王弘璟准备来个大动作时,四月二十日,赵弘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从安邑返回了大梁。

在进城后,赵弘宣非常高调地派心腹幕僚周昪到赵弘礼的府邸投递了拜帖,自己则来到肃王府拜见他兄长赵弘润。

赵弘宣拜会他兄长赵弘润,这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兄弟俩虽然并非同父同母所生,但却都是由沈淑妃抚养长大,与亲兄弟没有丝毫区别。

可赵弘宣非常高调地让周昪向赵弘礼的府邸投递拜帖,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桓王赵弘宣,是站在长皇子赵弘礼这边的。

这件事,成为了压倒庆王弘信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如今的赵弘宣可不仅仅是肃王赵弘润的兄弟,还是十万编制的『北一军』的军主。

无奈之下,庆王弘信就只有想办法求见他父皇魏天子。

对于几个儿子的争夺权力之争,魏天子亦无可奈何,说实话,他也不想参合其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受邀前来与他弈棋的宗令赵元俼,笑着提了一句。

“陛下若不欲参合,何不暂离躲避诸子纷争呢?最近这天气,可是非常适合狩猎的……”

“这倒是个好主意。”

魏天子眼睛一亮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