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〇章 一将功成(第1/2页)

作品:《寒门状元全集

十月二十三日,清晨,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时,土木堡这座坚守了近一个月的城塞,仍旧在大明军队控制下。

土木堡西门城头上,大明的日月旗迎风招展,作为扛起大旗的人物,沈溪在城头站了一晚,尽管北风凛冽,后半夜还下了一场小雪,沈溪身体带着病痛,但他仍旧没有下火线,顶着寒风坚持了一晚上。

鞑靼人攻城一夜,上半夜是同时四个城门的佯攻,目的在于打击明军的斗志,让明军倦怠。到了后半夜,鞑靼人开始发动猛烈的攻城。

鞑靼人主攻的方向是城西和城北,动用的兵马大约是三万。

最初,鞑靼人采用老办法,那就是先扔沙袋和原木,准备从无到有搭建出一条路,结果城里城外火炮其鸣,城外第二道、第三道堑壕里,射出无数的火铳子弹和弓弩箭雨,把鞑靼人掀翻一片。

鞑靼人付出巨大的伤亡,但堑壕加深加宽后,耗费的沙袋和原木数量倍增,死伤也显著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鞑靼人简化了进攻步骤,直接在堑壕上并排搭上三排云梯,然后再在云梯上搭建木板,如此便形成简易的“浮桥”,然后鞑靼兵马快速渡过堑壕,向前挤压。

但这个时候,堑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如论鞑靼人在哪个方向“强渡”堑壕,其左右两翼都会出现明军官兵的身影,基本上不用特意瞄准,只需要对着“浮桥”的方位射击,鞑靼人是来多少死多少。

鞑靼人一看情况不对,只得采用第三条方案,冲锋的时候直接跳下明军构筑的战壕,沿着战壕向明军前沿阵地突击。

但结果依然可悲!

沿途除了遭到明军三段式射击的阻击外,堑壕里到处都埋设有陷阱和地雷,陷阱通常只有一米多深,底部埋有大量竖立的铁钉,人一掉进去脚掌就被穿透,随处可以听到瘆人的惨叫。

最可怕的还是地雷,由于坑道里地形受到限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地雷爆炸的威力,虽然只是黑火药地雷,但威力一点儿也不小,通常是一炸一大片。

鞑靼兵原本信心满满,可当总攻发起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他们依然处在完全抓瞎的状态下。

战场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明军士兵,随处都能听到炮声,无时无刻不传来同伴的惨叫,箭矢不停地“嗖嗖”掠过头顶,那是双方的弩箭在空中交错,唯一的区别是鞑靼人的弓箭不知道射到哪儿去了,而明军的弓箭却有固定的方向,取得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鞑靼人悲惨的发现,他们每往前走一步都异常的艰难,身边不时有人倒下。

经过三四个时辰的惨烈战事,鞑靼人取得“阶段性胜利”,那就是在第二天黎明前,他们全面攻占了大明核心堑壕区的前四道坑道,但代价也是无比巨大,足足葬送了六千多鞑靼兵。

就在鞑靼人自以为很快就可以攻破明军防线时,天终于亮了,鞑靼人放眼望去,距离土木堡城头仍有一里之遥,而且最近一道战壕就在前方距离不到五十步的地方,这会儿明军设置在土木堡城头的火炮基本不需要挪动地方,只需调整射角,就可以继续将他们笼罩在炮火中。

身处一线的鞑靼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苦战大半夜,结果仅仅只是向前推进了一里,要是冲到城墙下,估计还得付出双倍的牺牲,更不要说后续还有城里的巷战。

天明后,敌我双方的优劣势一目了然,这个时候,亦思马因原本指望能守住占领的战壕,然后等喘息一下,再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结果,明军这几天制作的六门松木炮发威了,在“砰砰”的闷响中,每门松木炮均抛射出磨盘大的炮弹,然后这包裹着铁砂、碎石和瓦砾残片的火药包划出条完美的弧线,在鞑靼人密集的堑壕上空爆炸。

“轰轰”的爆炸声接踵响起,堑壕下的鞑靼人顿时淹没在巨大的烈焰中。

数以百计的鞑靼兵尚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和分崩离析、漫天飞舞的爆炸破片混杂在了一起。

每个火药包方圆十丈之内,所有鞑子都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七窍流血,摔倒在地,巨大的冲击波撞碎漫天迷雾。

只是一轮打击,鞑靼人就再次送掉六七百人的生命,大惊失色之下,亦思马因只能选择放弃。

苦战一夜下来,明军将士也是精疲力尽,只能目送鞑靼人顺着战壕撤去,城头的火炮不时响起,继续收割鞑靼人的生命。

到上午巳时二刻,鞑靼人已经撤回始发营地,但很快,鞑靼人便开始撤除营寨,向更远的地方退去。

到这个时候,明军上下才发出阵阵欢呼,确信自己又打赢了关键一仗,很快便在各级军官率领下,前出堑壕收割鞑靼人的人头,获取军功。

一战功成万古枯!

沈溪在走下城头后,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尽管大明的防御措施做得极为完善,战前也制定了精密计划,但还是有五六百官兵在夜战中牺牲。

作为镇守西路的胡嵩跃,在这一夜承受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