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节 天山(2)(第1/3页)
作品:《我要做门阀抖音阁》尉黎,天山以北的小王国。
人口不过三万,兵员不过两千。
属于西域典型的袖珍王国,在当年的大宛战争中,尉黎王国因和轮台走的近,曾遭遇相同命运,为汉军所破,其国王遁入天山之后的盆地,才得以幸存。
汉军建立轮台后,撤回国内,匈奴人出于监视和掣肘轮台的缘故,从而扶持尉黎王复国。
但,复国后的尉犁,元气大伤,从此沦为匈奴的傀儡。
领土面积更是大大缩小,只剩下了从前的三分之一不到。
几乎就是一个城市加周围几十里的牧区、耕区。
此时,匈奴大军,直入尉黎王都渠犁城。
李陵亲自带人,登上城楼,登高眺远,凝视着远方的苍茫大地,心情不是太好。
他率军在轮台,等了汉军足足二十天!
为此,他做足了准备,设计好了好几套战略,意图在轮台地区,吃掉一两支冒进的汉军骑兵。
结果,没想到的是,李广利居然一改从前喜欢猛打猛追的性子,变成了一个古板死硬的人。
汉军出楼兰后,就在楼兰以北停留了足足十天。
在这过程中,各路汉军纷纷向这一地区聚拢,然后,组成了一个密集抱团的阵势,一步步的慢慢向着轮台蹭过来。
面对汉军这种打法,匈奴人从上到下都恶心的不行!
因为,这已经不是战争了,而是明摆着要和匈奴拼消耗!
偏偏,匈奴人是真的耗不起!
先贤惮的数万骑兵以及西域仆从国联军,加起来差不多十万人,聚集于轮台一带,吃喝拉撒,每天都在消耗着匈奴在西域为数不多的积蓄。
对此,先贤惮的贵族们,简直和吃了翔一样难受。
要不是李陵按着,他们恐怕已经急不可耐的去主动与汉军开战了。
纵然如此,对于匈奴人来说,目前的局势,也危险的可怕!
“大王真的要撤离尉黎吗?”一个戴着西域地区传统的尖毡帽的男子,畏畏缩缩的走到李陵面前问道。
这人就是尉黎国国王蝉蛰了。
蝉蛰是音译,在焉奢-尉黎文化里的意思是‘矮王’。
事实也是这样,蝉蛰的个子可能还不足六尺,再低一点他就可以当残疾人了。
“不撤不行啊……”李陵叹了口气,道:“如今的局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尉黎!”
没办法,匈奴人为了攻陷轮台,动员了整个西域的所有仆从国的力量。
由之造成了两个结果。
第一,庞大的军队,每天都需要大量粮草维持。而随着天气转冷,草木枯黄,牲畜的草料供应减少,由之造成了庞大的后勤压力——没有足够草料吃的牲畜,产奶量急速降低,伤病概率则不断增加。
再在这一地区停留下去,李陵怀疑,匈奴的牲畜恐怕都得死光!
其次,则因为战争的缘故,导致了匈奴主力抽离,从而在乌孙与匈奴的势力边界地区,造成了真空。
乌孙人虽然不敢明目张胆介入甚至相应汉军,与汉军协同。
但这些家伙,趁着机会,疯狂占便宜和挑衅。
不过两个月间,乌孙人就蚕食掉了其与焉奢边界的两百多里的牧场、甚至控制了整个近海泽,更迫近了危须国的边界。
而这些地方,是匈奴人花了四十年,才从乌孙嘴里夺下来的。
换而言之,乌孙趁着汉匈战争,用两个月时间,毁掉了匈奴四十年的努力!
尤其是近海泽被夺,使乌孙人从此掌握了进出焉奢、危须,窥伺西域北道、计示水流域的战略要地。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回来?”蝉蛰傻傻的问道。
作为铁杆的亲匈奴派,蝉蛰本人的命运与匈奴是捆绑在一起的。
因为,他清楚,匈奴若败,那么这尉黎国王肯定会换人——换成他那个在长安当质子的弟弟!
李陵摇了摇头,道:“吾也不知!”
汉军的战略,不止让先贤惮摸不着头脑,李陵也搞不清楚。
汉军抱团,主力精锐一字排开,彼此呼应,步步紧逼。
面对这种打法,别说匈奴了,李陵也无计可施!
因为,汉军的战略,看似简单、粗暴、无脑,但却是当前局势下,对匈奴的绝杀!
十余万大军抱团,别说是先贤惮的部队了,哪怕是漠北单于庭的主力亲临,也没有能力正面硬抗,只能不断撤退,利用广阔的纵深消耗汉军的毅力、粮草和耐心。
然而,在这天山北麓,却没有那么多纵深可供匈奴人利用。
所以,匈奴的选择,便只有打和不打。
打,根本没有把握打赢!
甚至可以说,毫无把握!
汉匈战争以来,匈奴人从未在正面的大兵团主力决战中占过上风!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又是一场漠北决战。
一旦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