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学阀之路(第2/3页)

作品:《我要做门阀txt精校下载

“今日吾虽富贵,然则,要记住,吾是从哪来的?又将要往何处去?”

“尔等以后都要戒骄戒躁,不可依仗我之权势,在外为非作歹!”

“我会行文,告知京兆伊、执金吾有司,凡有行我名号,在外乱法度者,不必通知我,依法从事可也!”

田禾连忙带着下人们,恭身拜道:“诺!”

事实上,田禾是很小心这个事情的,自到长安后,他除了出去买菜、买米,其他时间都勒令下人不要出门。

以免给主公惹麻烦。

这也是他父亲,专门叮嘱过他的事情。

张越看着,点点头,然后吩咐道:“去将这些日子以来,投递的策文都拿来给我看……”

“至于诗赋……”张越踌躇片刻,道:“就不必拿来了,也告知往后投递士子,就说我不善诗赋……”

“诺!”田禾当即就领命而去。

张越看着他的身影,重又闭上眼睛,陷入假寐之中。

在心中,他却是无比清醒!

从现在开始,他知道,自己要养望了。

积累名望,积累名声。

哪怕再不愿意,也得做个样子,让天下人知道,张子重礼贤下士,不耻下问。

这很关键!

而且,长安的失意文人群体之中,虽然泥沙很多,但也藏着真金子!

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后世有一个伟人说过: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政治如此,学术如此,舆论也如此。

所以,他要联合公羊学派内部的少壮派、鹰派和激进派打击保守派和谶讳派。

他要联合今文学派里的开拓派、进取者,打击那些只想抱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过小农经济日子的保守派、主和派和绥靖派。

他还要联合今文、古文两大阵营之中的开明派,打击那些顽固分子。

最终的目的,是要将如今盛行的‘托古改制’风潮,引导成为一场文艺复兴运动。

复兴战国诸子,复兴实事求是,践踏实地的学风。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论今文还是古文,都是空对空,理论大于实际的不良风气!

而顺便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大学阀!

而在长安的这些士子,是他最佳的选择。

几乎没有之一!

当世的人,可能还没有看到这些人的力量。

但张越知道,这些家伙的能耐!

要知道,在汉季从太宗开始,就有大量士大夫、文人,聚集在长安,他们写诗作赋,议论古今,飞扬文字,指点江山。

虽然,良莠不齐,观点和想法,大都天马行空。

然而,但却也经常有人才从中脱颖而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奇迹也发生了好几次!

于是,渐渐的,天下士子假如在地方州郡得不到举荐,就会向长安汇聚,以求贵幸。

特别是公孙弘成功后,大大刺激了天下人。

由之,在长安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长漂群体。

数以千计的士大夫文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长安追求富贵。

他们执着的日复一日的将自己的策文、诗赋投递给列侯、公卿、大臣。

甚至围绕在皇室贵族和公卿大臣子弟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只求对方能看一眼自己的文章,哪怕赞扬一句。

可惜,事与愿违。

原主亦曾是这个群体的一员。

所以,张越对这个群体有着深刻的了解。

确实,长漂的文人群体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有夸夸其谈者,也有口无遮拦之辈,更有觉得自己是天才,自己之所以不能显贵是因为无人能慧眼相识者,总的来说,这个群体内有着相当大的戾气。

觉得自己才智天下第一者,比比皆是。

但……

在另外一个角度,这些人却是汉室的统治阶级!

而且,是一个可能左右天下舆论的群体。

想想看就知道了,能读书识字,写出一篇至少平仄相合,逻辑通畅的文章的人,在这个西元前时代能是农民和小地主家庭培养出来的吗?

绝大部分长漂士人的出身,最起码也是地方上的豪强子弟。

家里面起码有个十几顷地,数十佃户。

更关键的是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甚至还有人是从南越、交趾、日南等地来的。

当他们从长安回到家乡,自然也会将长安的见闻和他们的观点、想法带回去。

影响一个,就可以影响一个亭里,一个乡!甚至是一个县!

这是一个巨大的,未被发掘的金矿!

更是学阀之路最好的起点。

历史上王莽同学为什么能毫不费力的篡夺国家?

就是因为,他将长漂士人争取到了。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人的鼓噪,王莽才能变成那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