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节 居延(2)(第1/3页)
作品:《我要做门阀笔趣阁》沿着甲渠候塞一路向北,半天后就进入了汉居延的核心要塞群,同时也是居延城的所在——卅井塞的黑城塞下。
坚实的城墙,宽大的城门,密布城头之上的床弩、箭楼,无不昭示着这里的特殊。
这里就是过去李广利的老巢,汉军在整个河西的军事重镇——汉居延治所。
居延都尉、贰师将军官署皆在此地。
未来,鹰杨将军官署也将移师于此。
概因,这里是距离汉匈战场前线最近的汉家城市。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囤积重兵的地方。
富饶的居延泽,延绵数百里,五条河流,汇聚于此,整个祁连山以西的水系的最终归宿,也都在这里。
只是,如今,此地有些萧条。
除了城楼上的士兵外,城塞冷冷清清的。
张越直抵城下的时候,也只有一个校尉出来迎接。
“末将黑城校尉郑敢拜见鹰杨将军!”这位黑城校尉郑敢,是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粗壮魁梧大汉,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脸黑的和泥炭一般的男子,只是,他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精气神,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
张越看着,眉头微微一皱。
他意识到,问题恐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
连黑城塞校尉这种级别的高级军官的士气与情绪,都受到如此大影响!
恐怕,底层的士卒中,绝望的情绪,已然彻底蔓延开来了吧?
故而,张越立刻就知道,他应该做什么了?
撒钱!
黄金开路,五铢钱为道,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可惜,摸了摸了口袋,张越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现在能动用的资金,连一千金都不足!
鹰扬旅带来的,也最多不过百来金。
而这居延的阵亡、受伤士卒的抚恤、赏赐和激励,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
保守估计,要做到基本安置和抚恤,完成最基础的奖励,至少也要数万万金钱以及与之相当的财物、土地。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大汉王朝,没有第二个势力。
可惜,现在,朝堂诸公怕是连半点要做这个事情的兴趣也欠奉。
毕竟,在这位大人物眼中,这居延的军民,与他们一毛钱干系都没有。
李广利的屁股,凭什么叫他们来擦?
至于天子?
若没有人提醒他,并极力进言,劝说。
他恐怕也会乐得假装不知道这个事情,能拖就拖。
拖死了最好!
这是高居庙堂之上的肉食者们的本能反应。
除非搞出了乱子,否则,真的没有人会来关心,这些曾经的李广利死党的命运。
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了。
在大人物眼中,升斗小民,只是数据罢了。
这不是张越自己脑补瞎猜,而是两世为人,亲眼所目睹的种种一切所知的事情。
统治阶级,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但同时,它们也是最腐朽的!
腐朽程度,与文明程度成正比。
譬如,最坏的奴隶制也比最好的氏族制好。
同样的道理,最坏的封建制,也比最好的奴隶制好。
而最坏的资本主义,百倍强于最好的封建制度!
只需要将工业革命时期伦敦、巴黎底层童工的悲惨,再乘以一百,大概就是当代底层农民的生活日常了。
后世有句诗说的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在这个时代,农民再怎么勤奋、努力、节省,一旦天灾人祸,甚至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动,就极有可能落得破产,卖儿卖女卖妻卖自己的下场!
而汉家在居延,实行的是兵民一体。
居延都尉、贰师军的将士,大部分都是定居于此的职业军人。
他们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着李广利出生入死,大部分人都不是为了什么家国大义。
而是为了拿赏钱回家,喂养妻子父母。
如今,他们舍生忘死的拼杀,却不能换来任何赏钱。
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付出,都有被遗忘的可能。
这对这些家庭而言,堪比最重量级的灾难。
相当于关中大旱、河洛洪灾。
若不改变这个局面,明年开春之时,居延,这一帝国在河西最重要的军事、经济、农业重镇,恐怕就会出现难民潮了。
无数人会用脚投票来逃离这个地方。
不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负担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张越在来前,就已经拿到了李广利方面交接的资料和各类档案。
所以他知道,别看居延泽这数百里膏腴之地,物产富饶之所,就以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与人民的生活很轻松了。
事实上,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