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卖话本(第1/2页)

作品:《古代农家日常 坐酌泠泠水笔趣阁

陈氏一把抓住杜锦宁的胳膊,因为心情太过激动,力度有点大:“好,写得好,字也写得好,写得一点也没错……”说着,她的眼泪簌簌地往下落。

“娘……”陈氏的心情,杜锦宁多少也能猜出一些,她暗叹一声,转移陈氏的注意力,“您抓疼我了。”

“啊?”陈氏忙放开手,“对不住对不住,娘不是故意的。”又把杜锦宁的袖子往上卷,想看看是不是给抓伤了。

“没事。”杜锦宁将胳膊抽回来,又问,“娘,您看我那故事写得怎么样?”

“好,写得真好。”陈氏的思维回到小说上,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有些怪异,“娘都不敢相信是你写的。”

可不是,虽她才看了几行,但故事一开篇就十分吸引人,而且语言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遣词造句都极精妙,实在是难以想象这是个刚刚识字而且还是自学的十岁孩童写成的。

杜锦宁没想到陈氏会识字,而且还能看懂文章,所以以为陈氏好糊弄,把小说拿出来前根本就没想那么多。此时见陈氏怀疑,她赶紧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道:“娘,我告诉个秘密。”

“什么秘密?”陈氏也配合地压低了声音,将头凑了过来,但心头千回百转,总以为杜锦宁要告诉她什么灵异之事,比如文曲星托梦才有了她手里这篇故事,诸如此类。

“大伯买回来的话本子,我都看过。”杜锦宁道。

杜辰生的大儿子杜云翼,因为没有读书天赋,且家里没财力供养几个读书人,便在杜辰生发现杜云诚有读书天赋后辍了学,跟着杜辰生去县里学做账房。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话本小说,手里有了余钱就会买上两本来看。他对杜辰生也算孝顺,知道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不常出门,又不屑于跟村里那些无知村民聊天闲话,在家里十分烦闷,便把他看过的话本带了回来,给老父解闷。所以杜锦宁有这一说,也算合理。

陈氏吃了一惊,第一反应就是杜锦宁的安危:“你疯了?那是你能碰的吗?你怎么拿到书的?”

杜锦宁指了指后面的这条通道:“正房的窗户总是大开的,故事书就放在窗户前面。我在傍晚的时候从这里绕过去,偷偷拿上一本,蹲在墙角看完再放回去。那时候你们在厨房里忙活,祖父祖母都在吃饭,没人注意到我。”

“你这皮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叫人省心?”陈氏气的不行,却又舍不得打杜锦宁,瞪着她想要说两句狠话,可想到这孩子几天功夫就经历两次生死,又心疼得紧,最后只得警告道,“往后可再不能这样做了,知道不?你就摸了一下你堂哥的书,就被罚跪得丢了半条命。要是让人知道你偷拿你祖父的书,那还有命在?你要死了,娘和你姐姐也活不了……”

说着,她一把将杜锦宁搂在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

“娘您别哭啊。”杜锦宁也慌了。她这人皮实得紧,不怕打骂,却是最见不得亲人的眼泪。

她伸手拍拍陈氏的背:“我不去了,再不去了,娘您别哭。”又不厚道地吓唬陈氏,“二伯母就在隔壁,要是让她听到了,又要招惹麻烦。”

陈氏听了,赶紧止了哭声。她抹干净眼泪,眼睛红红地望向杜锦宁:“真不去了?”

“嗯,真不去了,我发誓。”杜锦宁小脸上一脸的严肃,还半举了手。

陈氏这才作罢,又拿过那两张纸,满脸骄傲:“我儿就是比别人聪明,不过是识得几个字,就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来。”

杜锦宁将这表扬照单全收,问陈氏道:“您说我这故事能卖出去不?”

陈氏思忖了一下,点了点头:“能,一定能。”说着又满脸怅然,“你爹生前,也给我买过两本话本的,你爹还有许多书,可后来全让你祖父拿走了。”

杜锦宁可不敢再让她的思维往那边跑,赶紧拉回来:“娘,那您能带我去县里么?县里识字的人多,愿意花钱买书的人也多。”

陈氏用粗糙的手小心地摩梭着那张纸,心里很是自责。杜锦宁不过才十岁。这么大的孩子,谁不是只管着傻吃傻玩,调皮捣蛋,哪里会几经生死,如今又要殚尽竭虑地偷摸着为家里赚钱?都是她自己没用。

想到杜方菲的婚事,她又拒绝不了杜锦宁的这份心意。她抬起头,朝杜锦宁点了点:“好,等你养好了身子,娘就带你去县里。”

“我已经好了。”杜锦宁从床上蹦了起来,在地上跳了两跳,“娘您看,我真好了。”

“不行,再养两天。”陈氏对于这一点,却很坚持,一把抓住活蹦乱跳地杜锦宁,将她塞回被子里去,脸上浮现出笑容来。

接下来两天,杜锦宁仍在家里歇息,顺便再琢磨一篇小说。如果那篇《阿宝》能卖得出去,回来后她就得再写一篇。

两天很快过去,陈氏一早就叫了杜锦宁起床,借口带她去田里,走出村后便吩咐杜方菲三姐妹:“你们自己去地里,小心着些。我带弟弟去县里一趟。”

大家都十分惊讶。杜方苓抢先问道:“你们去县里做什么?”说着目光往杜锦宁身上转,神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