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九章 为功劳发愁(第2/3页)

作品:《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笔趣阁

皇那会儿,筑京观有数万鞑靼人头颅,而朕现在只有一千余颗鞑靼人的脑袋,是否太过寒酸了些?不过那会儿都是沈先生打出来的功绩,也是赶巧了,鞑靼人倾巢而出,这才让沈先生抓住机会,现在鞑靼国力大不如前,想让他们倾巢而出,怕是没那么容易!”

“不过好在鞑靼人还在蹦跶,沈先生更是朕肱骨之臣,只要再等个两年,朕便可以跟沈先生亲征,那时我师徒二人联手,在草原上纵横驰骋,莫说筑京观了,就算封狼居胥都不在话下。”

“这次功劳就当是开胃菜,后面才是大餐!”

刘瑾将诏书派人送回司礼监颁行,回来时正好看到朱厚照在那儿嘀嘀咕咕,顿时心里七上八下。

刘瑾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陛下越重视此事,越不好善后,沈之厚可真是歹毒,或许他早猜到陛下心思,居然把这么大的功劳让给咱家,咱家本以为占了先,得了个便宜,别到头吃亏都不知!”

“现在咱家得赶紧查清楚这件事,若真存在虚报功劳的情况,必须第一时间找人将此事给抹平,怎么也要凑够一千脑袋回来,若是不够,就砍了这些个欺瞒咱家的人的脑袋来凑数!”

……

……

刘瑾居然会为功劳的事情发愁,若是传扬出去,必然会让满朝上下跌破眼镜。

刘瑾主动去抢功劳,最后却成为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被引爆,而引爆的结果,就是功劳变罪过。

现在朱厚照将这件事大肆张扬,若最后的结果却是以丢脸收场的话,刘瑾罪责不小,流放出宫都是最轻的处罚。

让皇帝颜面无光,砍掉脑袋是罪有应得。

沈溪这边心态却轻松许多。

此时沈溪正在军事学堂备课,王守仁之所以跟着过来,是沈溪想让王守仁拿着他编写的教案为学生上课。

沈溪这个兵部尚书很忙,没时间给学生上课,干脆便抓王守仁这个属下来顶缸……无论文韬还是武略,王守仁都不差,这个年轻人具备大将之风,只是没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还在朝中慢慢熬资历。

沈溪打算让王守仁先在军事课堂这边纸上谈兵,把先进的思想传达给基层军官。

沈溪自己,则以副校长的身份,统筹军事学堂事务,然后编写教案,指导课程。

那些先进的作战理论,诸如新武器的运用,还有步兵战术战法上的改进,必须由他来完成。

对热兵器的了解,沈溪自问比王守仁强太多,王守仁可不知道武器的进步对步兵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西方军队各种步兵方阵层出不穷的时期,沈溪虽然只是了解个皮毛,但不妨碍他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良并获得成功。

这也是沈溪开办军事学堂的一个目的,把自己先进的理念在大明推行开来,开花结果。

……

……

朝廷公布宣府大捷的消息后,京城随之解除戒严。

百姓涌到各衙门和九门布告栏处,看到朝廷公布大捷的内容,随即这消息还将以公文方式传递大明各地,各行省民众都会知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朱厚照对于封赏从来都不会吝啬,谁取得大功,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会加官进爵。

但按照传统,还是以武将封爵的可能性最大。故此,李频很有可能是这次宣府大捷的直接受益人,但也有可能成为大明罪人。

朝廷将宣府大捷的消息公告天下后,谢迁带着不安的心情到了军事学堂。

谢迁昨日去豹房面圣没有成功,越发感到自己在朝中做事力不从心,沈溪见到他的时候,明显觉得眼前的谢老儿沧桑许多。

谢迁道:“之厚,不管你是否应该主动争取功劳,最大的功劳都属于前线将士,你错就错在任用阉党的人完成这次胜仗,若刘瑾将二人调到朝中,对你影响非常大,或许会成为制约你兵部差事的最大障碍。”

“老夫年老体衰,已无法影响陛下,告老之期已为时不远,希望你能撑起朝廷,不至于让朝政旁落阉党之手!”

沈溪心生怜悯,请谢迁坐下后,心平气和地问道:“阁老是否考虑过地方督抚衙门虚报战功这一情况?”

谢迁倒吸了口凉气,仔细思索一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之厚言中之意,宣府总制孙秀成虚报战功,你故意让刘瑾上奏此事,让他承担罪责?”

谢迁不是等闲之辈,沈溪只是提了一句,他立即便弄明白其中诀窍。

沈溪道:“以学生所知,此番宣府之战,边军将士杀伤和俘虏的鞑靼兵马数量不过二百上下,但战报上却斩获过千,战功跟现实差距如此之大,阁老让我如何跟陛下面呈此事?”

一句话,让谢迁陷入长时间的沉思。过了许久,谢迁脸色变得平和许多,打量沈溪几眼,问道:“你所调查,未有偏差?”

“阁老难道以为学生会在这种事情上乱说?”

沈溪淡然一笑,道,“说白了,这场战事从一开始便是学生策划,宣大地方兵马都听从兵部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