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九章 夜访(第1/7页)
作品:《寒门状元最新章节无弹窗笔趣阁》关于调动边军南下平寇的奏疏,由兵部左侍郎陆完主笔,交由张苑呈送到朱厚照处,未经内阁。
但这件事当晚便被谢迁知晓。
告知谢迁消息之人正是陆完,虽然陆完知道谢迁对他有成见,但在遇到大是大非时他不会对谢迁这个文官领袖有隐瞒,派人去谢府送了亲笔书信,把事情言明。
随即谢迁便将张懋和杨一清请到府上,杨一清倒没什么,到底文官都要听谢迁的,但对于张懋来说就有些不爽了。
“于乔,有什么事不能等明日再说吗?这大晚上的,你非要让老朽过来,还不跟老朽说是怎么回事……怎么,叛军杀到京城脚下了?”张懋很是着恼,不在于谢迁三更半夜扰人清梦这件事,而是他不想牵扯进朝廷的是是非非。
另外便是谢迁请他的方式不是亲自登门,只时随便叫了个人去他府上,就好像是上级召见下级一样,显得很不尊重人。
谢迁冲着杨一清点了点头,随后道:“刚得到消息,陛下要调边军到中原之地平叛。”
“嗯?”
张懋怔了怔,随即望向一同前来谢府做客的杨一清,问道,“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杨一清脸上满是惊讶,显然他不知道有这回事,谢迁却肯定地说道:“兵部左侍郎陆完写了奏疏,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苑亲自送到陛下跟前,估摸明日一早,就会有调兵公文往西北去。”
杨一清皱眉道:“陛下为何要突然调动边军?”
因为正是年初休沐时,关于朝中情况并非人人都很了解,这几天忙着应酬的杨一清消息相对闭塞些。
谢迁没有回答,倒是张懋突然开腔了:“应宁,是这样的,听说中原一带突然冒出一股凶悍的叛军,几次对阵官兵都取得胜利,如今北直隶门户洞开,陛下对此事非常重视,调边军入京卫戍不足为奇。不过……于乔,你之前不是力主让之厚领兵平贼么?怎突然要调边军南下了?”
谢迁道:“之厚上的奏疏,老夫看过,他建议以地方兵马平叛,没什么建设性,今日早些时候奏疏送到陛下手中,陛下便下旨让兵部负责调兵……”
张懋显得不太能理解,问道:“那为何不是之厚来拟定方案,而是由……全卿?”
这个问题谢迁没法作答,摇头道:“暂且不知,不过想来之厚并未接受陛下提议,藉此委婉表示拒绝之意……”
张懋点了点头,没有再发表评论。
杨一清眉头紧皱,担忧地道:“若是贸然调动西北边军前往中原平叛,人地生疏,未必会顺利,且有可能造成边军跟地方人马嫌隙,同时九边也会防御空虚……易为鞑靼人趁虚而入。听说前任鞑靼可汗已卷土重来。”
谢迁道:“这也正是老夫担忧的地方,若以老夫一人之力跟陛下奏请,或无济于事,不如多联络些人……”
“别介!”
张懋一抬手,“这件事于乔你还别乱来,先且不说你没有平定中原叛乱的良方,就算有,也未必有陛下的方案好……这可是陛下直接下达的命令,平时谁见过陛下对朝事如此上心?”
这话谢迁有些难以接受,杨一清却不由点头。
朱厚照平时只顾着胡作非为,对朝事漠不关心。
这次调兵计划并非出自沈溪之手,而是由皇帝亲自过问并下达圣旨,在张懋看来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谢迁摇头:“要是西北边防出了乱子,没人能担待,中原叛军不过是疥癞之患,杀鸡焉用牛刀?”
张懋道:“于乔,你说这话老朽就不敢苟同了……你觉得鞑靼人厉害,但实际上由于连年征战,鞑靼青壮已十不存一,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有何威胁?如今草原人推举的小可汗暂居京城,各部族很难做到上下一心……反倒是中原之地,你眼中那些不起眼的贼寇,叛乱已波及三省,连京畿都受到威胁,还能说是小麻烦吗?”
谢迁没回答,若是换作别的官员,绝对不敢出言忤逆他。
但张懋却有这资格。
因为张懋是世袭公爵,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年岁和资历也比谢迁更高,一向尊重规矩的谢迁面对张懋的质问,只能保持沉默。
张懋再道:“陛下安排已是当前最好方略,且这路人马可在平掉中原叛乱后,再一路往南,往东可以平海疆,往西则可以除山匪,可谓一举多得!这总比咱闭门造车,想不出个主意好吧?”
听到这里,谢迁终于忍不住,呛声道:“那敢问张老公爷一句,西北兵马调到中原,粮草辎重谁来负责?靠户部调拨?还是靠沈之厚筹措?”
本来杨一清觉得自己站在一旁有些突兀,好像事情跟他不相干,但听谢迁说到这里,突然明白为何谢迁坚持要让他来。
不是说需要他出谋划策,而在于他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可以代表户部提出困难,让皇帝打消念头。
谢迁再道:“若是让沈之厚领兵,西北边疆不会出现变乱,又不用户部筹措太多钱粮,中原叛乱也可以尽早平息,难道不比从西北调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