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责怪(第1/2页)
作品:《古代农家日常 萝卜精》念到这里,他停下,示意杜锦宁背一遍。
他教的是蒙学,内容只有《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杜锦宁刚才背的《三字经》没准是先前听孩子读的时候记下来的,不作数。而《大学》却是他从未在学堂里讲过的。以此来考校杜锦宁,再好不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杜锦宁一字不漏地背了一遍。杜寅生有些口音,她不敢全部背正确,故意念错了两个字。
随着她的背诵,杜寅生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也越来越惊喜。这些内容相当拗口,他以为杜锦宁即便资质不错,能似是而非地背上两三句就不错了,却不想这么长一段句子,她竟然能囫囵背下来,而且几乎没有错误。
要不是杜锦宁是他看着长大的,而且这孩子的处境他十分清楚,杜辰生的三个孙子也没学到四书五经,他都怀疑是不是杜锦宁事先背过《大学》的内容了。
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想,他又换了一本书,这回念的是《中庸》里的句子了:“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一回不等他示意,杜锦宁就主动背了起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一回,她没有背错一个字。
杜寅生看向她的眼神已像看稀世珍宝一般了。他郑重道:“晚上我去跟你祖父说,让他送你来念书。”
“可、可是,祖父知道了,会惩罚我的。”杜锦宁听到“祖父”二字,害怕地缩了缩身子,结结巴巴地道。
杜寅生叹息一声,摸了摸她的头:“不怕,一切有伯祖父。”他转头看了屋子一眼,再低下头,看向杜锦宁,声音异常的温煦:“你先家去。外面冷,别再病了。病了就不能上学堂了。”
杜锦宁点点头,起身慢慢走了几步,再回头,杜寅生仍站在原地。见状,他朝她笑了一下,挥了挥手。
杜锦宁也笑了起来,抬起胳膊用力朝杜寅生舞了一下,抬腿朝村子里跑去。
跑到村口,她再回头,杜寅生已不见了。杜锦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眼看向藏在云层里的太阳,这几日被杜家沉闷的气氛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心,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她转过身,一步步地朝村里走去。不过路过杜家时,她没有进去,而是沿着那条道一直朝前走,直到把村子都逛了一遍,这才回到杜家。
这个村子名叫桃花村,因村东头种了一片树林而得名。村子并不大,只有百来户人家,杂姓。从房屋的档次与新旧来看,杜辰生这一家,似乎在村子里还算是有钱的。而隔壁杜寅生的屋子,比杜辰生住的更高大,只是外墙的砖看起来比较陈旧,好像是老屋。这老屋虽陈旧,但雕梁画栋的,比杜辰生家更显气派。
回到杜家附近,杜锦宁就看到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站在门口张望,却是杜方苓。杜方苓今天只有十三岁,却已长到了一米六几,比杜方菲还高上一点,也不知道在严肃缺乏营养的情况下,她是怎么长的。
杜锦宁疑惑,不知道今天怎么会是杜方苓回来。
因为杜方蕙是打柴采猪草,外加打理菜园子,有时候中午会回来一趟。这也是陈氏叮嘱的,留杜锦宁一个人在家里她不放心,杜方蕙便回来看看,顺便给杜锦宁带着吃的。
杜方苓看到杜锦宁,也不打招呼,转身进了院门。直到杜锦宁随着她一前一后进了屋里,她才冷冷道:“你不听娘的话,在家里躺着,跑哪儿去了?”
杜锦宁微蹙着眉头,没有说话,直接爬上床上去躺着。
自打她醒来,杜家三房这些人里,陈氏和杜方菲拿她当命根子,杜方蕙也对她掏心掏肺的好,唯独这个杜方苓,像是她欠了她一般,每次看到她,不是出言嘲讽就冷眼相待。在陈氏和杜方菲面前还收敛些,背着两人,她对杜锦宁就更没好声气。
杜锦宁自已也不是个好脾气的,谁要对她好,她自然一片赤诚回报;谁要对她不好,她也加倍奉陪。所以对这个待她不善的三姐,她也懒得理会。
“你……”杜方苓见杜锦宁竟然不理自己,气得七窍生烟,指着杜锦宁道,“你除了跟我们使使脾气,还能有什么能耐?没能耐你去摸什么书?现在好了,为了你,大姐都要嫁给傻子了,你倒好,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大冷的天还四处闲逛。我、我……”她说着,走了过来,扬起巴掌想要扇杜锦宁,可巴掌举了半天,却是没有落下。她用力一跺脚,转身就要出去,却与正要进门的杜方蕙撞了个满怀。
“三姐,你怎么回来了?”杜方蕙用袖子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笑着问道。
杜方苓一眼就瞥到杜方蕙手里捧的鸟蛋,顿时一瞪眼:“你又爬树去掏鸟蛋了?你不记得去年你从树上摔下来的事了?当时你跟娘保证过什么,你可还记得?”
“记得,记得。”杜方蕙赶忙点头,“这个是在很矮的树上掏的,真的。”说着又解释道,“弟弟身子不好,我给他补补。”
杜方苓回头扫了杜锦宁一眼,冷笑